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家电下乡 -> 新闻快递
铁石苗族彝族乡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养羊项目注重环保型建设
时间:2010-11-30 17:02:03来源:作者:

黔西县铁石苗族彝族乡在发展壮大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养羊项目产业中,转变养殖观念和生产方式,建立养殖基地和养殖小区,突出集中连片撒播优良牧草,科学配比建植草地,连片集中建舍,大力推广暖棚舍饲,集中统一舍饲、分户饲养等创新技术,由千家万户的零星养殖向集约化发展,改变传统“人畜混居”的养殖方式,向环保、无公害养殖方式迈进,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养羊项目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一是抓宣传培训,着力营造氛围。自项目启动以来,乡村干部利用晚上农户在家的时间进村入户百余次,和农户算收入帐、明细账,让农民积极参与进来,同时组织群众参与培训20余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请省、地、县有关专家培训14次,向广大养殖户宣传环保、无公害养殖的新兴技术,从而提高了农户参与环保、无公害养殖项目实施的积极性。

 

二是立足实际,结合乡情,制定了滚动发展和技术服务扶持的运行模式。在工作中,采取了依靠科技支撑,提高服务水平;强化项目管理,不断提高运行水平等措施,突出集中连片撒播优良牧草,科学配比建植草地,连片集中建舍,大力推广暖棚舍饲,集中统一舍饲、分户饲养等创新技术,改变了项目农户的传统的养殖方式,使项目建设达到以项目基地为中心,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的积极性,在2010年11月12日,在黔西县召开的全区草地生态畜牧业现场会上,地委行署肯定了铁石草地生态畜牧业为全区在此项工作上作出的成绩,并号召全区按照铁石模式抓好此项工作。

 

是集中连片种草,着力打造优质牧草养羊基地。组织实施项目的四个村500户农户高标准、高质量撒播10000亩多年生优质牧草,(即每亩用种2.1千克:按照多年生黑麦草0.5千克、鸭毛草0.8千克、紫花苜蓿0.5千克、白三叶0.3千克的用种标准建植草地)。每亩产量4000千克以上,豆、禾科牧草产量比例为1:1;饲养证明,这种比例的草舍饲喂养,羊长得快,且没有发生过瘤胃鼓气病,而且集中成片的草地没有受到践踏,长势快,保水、保肥、保地,不但保证了舍饲羊只的饲料来源,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四是连片集中建舍20000多平方米,购进种羊7770只,全部集中在项目村连片修建的26个点带动全乡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养羊项目产业成批量、品牌化、标准化生产。针对千家万户养殖带来的畜粪污染环境、人畜易共患疾病的问题,铁石苗族彝族乡改变传统“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整合资源,在远离居民区1公里外建立养殖示范基地和养殖小区。推广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良医“五良”配套技术,实施分户经营,进行暖棚化、良种化和饲喂精细化养殖,实现了养羊业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资源型向技术型的转变。在所有的集中点,配套修建了排污沟渠和排污管道、化粪池和沼气池,做到污物同步处理和再利用,既清洁了环境又起到了节能的良好效果

 

五是集中建舍,推广暖棚舍饲养。全乡所建圈舍都实行标准化暖棚式建设,保暖性强,经济实用,效果明显。暖棚内温度比棚外温度高5度左右,同时具有通风和保温的作用,而且便于集中清扫和处理粪便污物,提高环境卫生的质量。

 

目前,铁石苗族彝族乡正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大产业”战略,依托扩大畜牧业、扩大设施农业、扩大特色产业的思路,以“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为抓手,不断培育新点,打造亮点,举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规划用3-5年时间,围绕环保、无公害,在铁盔山、米新寨、堰塘寨、油沙坡等四个村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全乡草地生态畜牧产业化科技扶贫养羊项目规模达到建植草地50000亩,舍饲羊子50000只。

 

                                (郑传富 王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