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家电下乡 -> 新闻快递
郑山街道 “庭院经济”盘活发展棋
时间:2010-12-14 11:23:12来源:作者:
  近年来,临沭县郑山街道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农家庭院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依托一家一户的农家小院、房前屋后的空地,大力发展庭院种养加业,使数以千计的农家庭院“方寸之地”变成各具特色的“银行”。
      为找到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该街道通过外出考察学习,进行反复的论证分析,认准了农家庭院经济的路子,大力发展起绿色蔬菜、庭院加工、特色养殖等项目,鼓励引导农民利用农家院落和屋前院后的闲置土地,大力发展庭院短、小、快种养加业,同时利用党员中心户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点促面,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项目,户户能增收”。
     “养上两栏猪,种上几畦菜,不愁不发家致富。” 该街道姜屯村村民于长霞如是说。她在自家的3亩责任田里建了宽敞明亮的瓦房,庭院里建设了两排猪圈和一个沼气池,屋前菜园里种植了黄瓜、茄子、油菜、芹菜等绿色蔬菜,形成了“猪-沼-菜种养模式。猪粪冲入沼气池,产生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沼液、沼渣可以肥田、上菜园,既节约了化肥农药,又有效防止了病虫害,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悉,该村农民将庭院蔬菜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蔬菜村”。商贩们了解到这里的蔬菜既新鲜又便宜,纷纷登门跟农民“约单”,该村村民单靠蔬菜一项,人均增收3000多元。
    在北沟头、沙埠、官路、官庄等一些村庄,农家庭院成了妇女们发挥才能的天地。她们三五成群围坐在院子里,身边屋内整齐有序地排放着各式各样的编织品,欢声笑语中纤长的柳条在手中灵巧地飞舞穿梭,编织出对幸福甜蜜生活的梦想与渴望。官路村村支书徐芝友向笔者介绍,村里依托临沭县特色工艺品园区,利用当地丰富的杞柳资源,引导农户发挥传统优势在家门口就业,用巧手编织乡村富裕路。这些柳编从业者一般都是按件计酬,一个编织熟手半个小时即可完成一件,月收入2000以上。据了解,这些村不少村民在庭院开辟了“小加工场”,用小麦秸秆编苫子、织草袋创收,使收割机过滤后的废弃小麦秸秆变成了市场上的俏销货,实现人均月收入1500多元。王沙埠村民因地制宜,用高粱穗扎饭帚、笤帚,用芦苇扎把子做建房材料,前来求购者络绎不绝,也走出了一条特色庭院致富路。
    “多谢街道的贴息帮扶,自从参加了街道举办的特色养殖培训班,俺的眼界放宽了,蛋鸡养殖规模发展到目前的8000只,年收入10多万元,俺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哩”。该街道海子村巾帼致富能手官修丽喜滋滋地对笔者说。据悉,该街道把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养殖业作为致富的重要途径,以“百万农户致富工程”为契机,街道和农村信用社搞好配合,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贴息致富贷款,重点引导农户发展牛、羊、猪等家庭养殖业,几年来累计政府贴息贷款6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专门成立养殖协会,通过组织技术培训、新品种普及和“订单生产”等,为农户提供系列优质服务。目前,该街道已有牛、羊、猪、貉、貂、蚕各类养殖户6000多户,培养出了海子、沙南、沙店、宅子等一大批家庭养殖专业村。另外,郑山街、龙溪村村民发挥区位优势,把自己家的房子装修一新,依街傍路开起了庭院餐馆,挂起了“农家小菜”招牌,每逢旺季,车辆在农家院前排起了长龙,生意非常兴隆。
山东省临沭县郑山街道办事处 李风雷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