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家电网:近日,有关温州老板“跑路”的新闻频频登上各大媒体的显要版面,中小型企业的生存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跑路代表之一,郑珠菊,49岁,温州市龙湾区白乐家电法人代表。2011年8月26号失踪,全家人手机全部关机。9月13日,携带上亿款项潜逃的郑珠菊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被抓获。
这不是唯一一个涉及家电行业的跑路事件。之前的6月份,温州铁通电气合金有限公司股东之一范乐乐由于无法收回几笔借贷选择“跑路”。而这两个人并不是个例,温州老板负债出逃,已经成了“集体行动”。
浮躁心态之下 企业“玩副业”
郑珠菊的履历是堪称“辉煌”,在当地颇有名气。郑珠菊曾使格力电器温州龙湾区总代理,从事电器生意近20年。然而民间借贷的兴起,让手里有资金的老板或者有机会可以操作资金的老板开始进入这个行业。
郑珠菊通过在民间收购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从银行贴现后,资金流入在上海开设的担保公司进行放贷,案发后查获的承兑汇票登记总额超过1亿元。而另一位“跑路”老板范乐乐通过向亲戚朋友借贷款,然后再拿这些钱去放贷。但是由于几笔贷款没有收回来,导致了无法尝还之前的债务,无奈之下只有“跑路”一条可选。
从涉及金额来看,郑珠菊案案发后查获的承兑汇票登记总额超过1亿元,范乐乐的出走也涉及上千万元的民间借贷。
是什么让这些老板放着好好的企业不做,开始玩副业,进行民间借贷?
事实上,“温州商人”已经成了炒家的代名词,“温州炒楼团”曾南下北上,甚至出国炒楼,所到之处,虽然时常低调行动,但仍常常引起轰动。经过原始积累期的“有钱”的温州人,开始寻找除了实业以外的快速赚钱路径。
除了炒楼以外,温州老板还瞄上了民间借贷。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温州加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力度,这让手里有资金的老板们嗅到了商机,激起了他们对金融业的高度兴趣。一时间,民间借贷风起云涌。温州有各类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近千家,在温州遍地开花的担保公司,其主业就是放高利贷。
有钱的放大额,没钱的集资放小额,在这场几乎连退休老阿姨都参与的民间借贷风刮遍了温州,甚至更多地方。
家电制造业的利润稀薄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靠实业赚钱不如副业“来钱快”。急于赚钱的浮躁心态在投资行为中将理性空间挤压的越来越小。而且民间借贷这种金融行为风险极大,一旦不能收回,则是血本无归。
做好主业仍是第一要务
目前温州跑路老板跑路大潮规模已经越来越大,家电、服装、鞋业、眼镜等多个行业的老板都加入了“跑路大军”。另外,有企业透露,在广东地区也出现了关门跑路的企业老板。事实上,不仅是中小企业,家电行业的大企业也在寻找除了主业以外的赚钱之法。近几年,家电行业大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进军房地产行业,但是与温州跑路老板不同的是,房地产与高利贷业务相比,仍属于“实业”。
[1] [2] 下一页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