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罗永浩是网络名人,因为西门子是著名品牌,所以当罗永浩在微博上发表对西门子的不满后,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而成为了新闻热点。
到目前为止,罗永浩在与西门子的较量中依然占据上风,这不是罗永浩的名气比西门子的名气大,是因为罗永浩成功地吸引了200多名西门子冰箱用户集体反应,而西门子的微博公关又实在太烂了,引发各界的强烈不满。
本来只是“冰箱门”,但由于处理失当,西门子又染上“微博公关危机”。记乾认为,自命高端、被奉品质化身的德企西门子,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放弃自以为是的傲慢,而奉消费者为上帝,积极推进本土化。
“冰箱门”一波三折浪未平
9月27日,牛博网创始人、老罗英语培训创始人罗永浩在微博上炮轰西门子冰箱门不易关闭的问题,引发了舆论关注。数百位网友在罗永浩微博的评论里反映自家西门子冰箱存在类似的问题。
随即,西门子在微博上承认冰箱门偶有不易关闭的现象,并立即与生产、质控等部门进行了核查,确认不属于质量问题。
“很多消费者告诉我,西门子家电官方微博悄悄开始对于已经提出质疑的消费者发去私信,要求提供解决。”罗永浩对这种不公开承认问题,但私下却联系消费者提供检修的做法非常不满。
到14日,西门子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对于用户提出的关不严的情况,可以提供上门检测,但需要按照西门子服务规定(整机1年、主要部件3年免费包修)决定是否收费。
15日,西门子终于在官方微博发出通知,低头认错,表示将对相关用户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但这并未平息舆论对西门子的指责,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邱宝昌认为,如果确实不存在质量问题,那就不存在维修;如果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就因该维修或者更换问题产品,甚至应该进行产品召回。
“全球化”仍需携手“本土化”
针对西门子的“冰箱门”和“微博公关危机”,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是因为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在经营思路上有区别,二是大部分外资品牌的决策层都在国外,决策流程较长、过程较慢,本土化进程较慢。”
“全球化”固然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一帆风顺。按照哲学的矛盾论,有“全球化”,同时就有“反全球化”,为了更加顺利地推进“全球化”,就应该客服“反全球化”的不利影响。
“本土化”正是客服“反全球化”的有力策略。以百思买为例,其经营方式是西方的“买断式经营”,与中国市场生态全不同,但百思买坚持“买断式”登陆中国,终究落得折戟沉沙,一度宣布关闭在中国的所有门店。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则是联合利华收购“中华”,并继续使用“中华”品牌,结果它很从容地进入中国家庭护理市场,从竞争对手高露洁和宝洁手中抢占不少市场。
因此,跨国企业顺应“全球化”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投资价值,必须要有“本土化”策略来安身。张瑞敏曾有“三步走”战略,即“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只有走出去,并且走进去了,才能最终走上去,而这个战略同样适合面对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