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和松下曾经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扮演着叱咤风云的角色,然而近些年,随着苹果、谷歌、三星电子的强势崛起,日本企业的行业地位岌岌可危,索尼、松下两大传统家电企业开始摸索转型之路。在这条路上,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向:索尼在不断强化移动互联战略,松下则渐渐偏离家电业务,向新能源、环保领域发展。孰优孰劣,拭目以待。
索尼揽“四屏”
作为索尼的主营业务,索尼电视已经连续7年亏损。相比之下,移动互联业务飞速发展,让苹果、谷歌赚到盆满钵盈。尽管索爱手机也曾盛极一时,但近年已沦为二线品牌,索尼既没有推出像walkman那样的革命性产品,也没有搭建起创新的商业模式。
今年初,索尼进行业务重组,将其全球业务分为“消费类产品与服务集团”和“专业设备解决方案集团”。这次重组被称作是“以苹果的模式挑战苹果”,因为在消费电子领域,索尼不仅拥有电视、PC、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等在内的全产品线,更重要的是,索尼还拥有影视、音乐等内容资源。虽然苹果已将iMac、iPad、iPhone等终端整合到统一的运营平台之上,但在内容方面,索尼更胜一筹。
近日,索尼宣布将以10.5亿欧元现金收购爱立信持有的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50%的股份,将索爱变成自己的全资子公司。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索尼收购爱立信的持股对其智能手机业务的发展是一大利好,这也是索尼作为老牌家电企业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转型的一个标志。”
据悉,该交易将使索尼获得大量的知识产权交叉许可协议以及5大重要的专利群。张毅认为,在智能手机领域,索尼积累不深,尤其是在知识产权方面。他说,谷歌、苹果、微软等企业之间的专利战充分说明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收购爱立信的持股是索尼获取专利的最好方式。
索尼方面表示:“索尼整合了智能手机业务、获得了包括大量交叉专利许可在内的重要战略性专利后,其‘四屏战略’将更加完善,并将开创全新的网络娱乐世界。”在转型之路上,索尼正不断强化“移动互联战略”,如何实现多屏分发、打造内容+终端的模式是其当务之急。
松下变“绿”
今年以来,松下进行大规模裁员,并宣称将不再对等离子和液晶显示器业务进行投资。近日,松下又宣布将停止等离子电视机最新显示器工厂的生产,并计划出售茂原市的液晶面板工厂。
另一方面,国内家电企业势头强劲,松下的白电业务也受到来自海尔、美的、格力等企业的激烈竞争。不久前,松下宣布将旗下三洋电机在日本和东南亚的白电业务出售给国内白电巨头海尔。由此看来,松下正不断弱化其家电业务。
在全额收购三洋电机和松下电工之后,松下向新能源和环保领域转型的路线更加清晰。松下最新发布的财报(2011年4月1日~2011年9月30日)显示,松下电工领域的销售额达到8792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但三洋电机的销售额仅为6693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9%。
松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财报可以看出,松下电工表现不错,目前三洋电机的业务还在整合当中,预计明年开始发力。
[1] [2] 下一页 跳转到: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