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底开始在全国分批实行的家电下乡政策,使整个家电行业在近几年里呈现高速增长,中标企业受益明显。尤其是中小家电企业,凭借该利好政策在三四级市场加速拓展,在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品牌也得到了推广。这些中小家电企业是如何与大品牌博弈的?它们又从中获得了哪些好处、有哪些不足?
从今年11月起,家电下乡政策开始在全国陆续结束。作为第二批纳入家电下乡政策的地区,重庆将于明年11月底结束。还有近一年时间,重庆的中标中小家电企业,在策略上有何变化?这一利好政策结束后,它们将如何面对实力强劲的大品牌?未来的路又该怎么走?
家电下乡政策使整个家电行业在近几年里呈现高速增长,中标企业受益明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连日来,记者采访、调查了重庆两家中标中小家电企业、知名家电品牌企业及业内专家,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利好有哪些
中小家电企业名利双收
“年底,各地经销商催货很急,目前供不应求。”昨日下午,重庆欧凯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文益告诉记者,欧凯洗衣机2008年11月在家电下乡招投标中中标,太阳能热水器2009年4月中标。自参加家电下乡以来,每年销售额增长20%以上。
无独有偶,重庆海超电器有限公司也受益于家电下乡。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忠芳说:“我们的两个品牌洗衣机,从2009年中标以来,产量翻了一番。”
在市商委规划财务处处长廖红军看来,家电下乡政策对企业的好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销售额实现增长,二是品牌得以推广。市商委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11月底,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538万台,实现销售额121亿元,发放补贴14亿元。
对此,冯忠芳表示,借助家电下乡,重庆家电品牌走出了重庆,甚至进入到了东部的农村市场。“海超首次中标的区域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甘肃、宁夏、青海、安徽等10个省市,第二次中标的区域增加了浙江、广东、北京等省市。以前,这些区域是海超不敢奢求的。”冯忠芳说。
许文益则笑言,欧凯到北京参与招投标时,业内才知道在西部地区还有这样一个家电品牌。据他了解,众多二三线家电品牌都是通过家电下乡才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的。
不足在何处
渠道和售后不如大品牌
在家电下乡的利好政策下,大品牌也开始大规模下乡。欧凯、海超们在有所得的同时,也有所惧。
许文益说,“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怕与大品牌“贴身肉搏”,大品牌可以大手笔投入渠道建设,而小品牌资金实力不足。二是怕消费者不买账,如果没有价格优势,消费者更喜欢买大品牌的产品。
“海超首先是研发新产品,推出更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其次采取价格战,价格低总能吸引消费者。”冯忠芳告诉记者,他们还针对农村家庭人口较多的特点,向农村市场投放大容量洗衣机。
欧凯的首要选择也是研发适合农村市场的新产品,并借鉴大品牌在售后和渠道建设上的经验,拿出年销售额的3%用于渠道建设、3%用于售后服务。目前该公司在中西部10余个省市的售后服务网点达到2000多个。
在长虹重庆分公司市场总监任森林看来,大品牌下乡被中小品牌视为劲敌在情理之中。因为价格优势,农村市场长期被中小品牌占据,但有了家电下乡政策,大品牌在农村市场的扩张将比中小品牌快得多。近几年,长虹借助家电下乡在区县建立销售网点,有的甚至建到了主要乡镇,这必然对中小品牌造成冲击。
[1] [2] 下一页 跳转到: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