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松下电器宣布收购三洋电机以来,有关"三洋"品牌退市的消息一直伴随着两家企业整合的全过程。随着松下统一品牌战略的强化,三洋品牌的退市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松下的公关部门负责人克里斯托弗·李姆对外透露,公司将把旗下的所有消费者产品的品牌名称统一为Panasonic(松下),这也意味着松下收购来的三洋品牌遭弃用,具体的时间则是明年的4月份。
目前,位于日本大阪府守口市三洋电机总部大楼外的"SANYO"标志已经被拆除。从2012年1月开始,松下与三洋将开展重组和整合工作。从明年4月起,松下将会接管三洋公司旗下的所有业务,包括充电电池业务,松下还计划"分期分批地"将三洋在日本的零售店转变为松下的零售店。
为在全球实现企业品牌形象的统一性,早在多年前松下电器就果断放弃了在全球享有较高知名度的"National"商标,转而全面推广"Panasonic"品牌。在去年完成了对三洋整合后,在全球弃三洋,统一Panasonic则成为一种必然。
对于昔日巨头品牌的收缩行为,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这其实是企业战略转型的一种征兆。
梁振鹏:对日本企业来说,它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就像20、30年前欧美企业所做的,因为在20、30年前欧美企业的家电品牌逐渐从全球各个地区退出了。举个例子,像诺基亚原来还生产电视。欧美企业在20、30年前主要是从消费电子领域、家电这种民用消费品领域向利润更高的商用设备领域转型。目前日本的家电企业所做的事情也是这样的,松下它为什么把三洋这个品牌退市呢?是因为对三洋在家电业务方面的前景不看好。
梁振鹏以日本企业举例说,现在他们正在逐渐从低利润的消费家电领域退出,进入到更高利润商用领域。
梁振鹏:日本的企业以东芝、日立、松下这些企业为代表的这种传统的家电巨头正在剥离利润低,而且竞争激烈的民用消费品领域。它们正在向哪些领域转型?正在向重工业、能源、交通还有新能源,就是说正在向利润更高、进入资金和技术门槛比较高的商用领域转型。
与外资企业的并购整合选择品牌退市不同,近年来国内家电企业的并购与扩张正在上演新一轮的"多品牌"角逐戏法。通过并购,美的集团新增了小天鹅、华凌、荣事达等多个品牌的运营权,海信集团则新增科龙、容声两大品牌,长虹则获得了美菱、华意等多个品牌,甚至连国美集团都获得了永乐电器、大中电器、金太阳、黑天鹅等多个区域连锁品牌经营权。造就了一家企业拥有多个品牌的热闹景象。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也认为,这是欧美日家电企业跟中国家电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导致的。
陆刃波:我们国内的家电企业实际上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一个整合的阶段,国外的家电品牌部分已经开始衰落了,所以实际上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家电企业都在发展期、培养期。
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况杰认为,中国企业品牌之所以分散,是因为还没有形成一个足够强大的主品牌。
况杰:像日本的话,
上一页12下一页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