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家电下乡 -> 新闻快递
飞利浦前员工汞超标维权数年处处碰壁
时间:2012-02-29 10:37:49来源:作者:尤丁

    “睡觉时流口水、头痛、手会颤抖、掉发、牙齿出血,更关键的是记忆力下降,民间说法就是水银中毒。”2月18日,52岁的侯胜利反复向记者描述数年来自己和同事汞超标的症状。

    侯胜利被检尿汞含量为0.012mg/L,顾克是0.020mg/L,尹劲鹏是0.024mg/L,史利山是0.025mg/L,还有李春伟、王虹、南亚杰等,都远远超过上限为0.01mg/L的安全标准。在得知身体汞超标的一瞬间,这62名工人都蒙了!

    这些汞超标者告诉记者,他们原本是原南京飞东照明有限公司(下称飞东)职工,但他们的东家已于2008年底迁至扬州仪征经济开发区,并更名为飞利浦照明工业(中国)有限公司(下称仪征飞利浦)。如今,公司早已单方面与他们解除了劳动合同。

    为了省钱牺牲工人

    按国家《劳动法》第54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对从事有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在侯胜利的记忆中,飞东也曾给有害作业的职工做体检,但公开的体检报告都是合格的。

    飞利浦仪征工厂一位不愿具名的工程师向记者介绍,在灯管生产过程中,水银一旦超过36℃就会挥发,而设备一般均达到50℃-60℃,如果车间温度再高,水银挥发性更大,由于密度大,极易造成操作人员吸入汞蒸气导致中毒。

    记者了解到,飞东是飞利浦与华电1990年成立的合资公司。

    据工人侯胜利回忆,飞东投产后,“每天约有3000根左右报废灯管从全国各地被回收,原则上这些回收产品应该通过废管处理中心销毁,才不会导致汞粉尘飘散污染,但公司的现场处理办法竟是用锹直接敲碎,这种污染可想而知。”

    工人李春伟介绍:“从1991年到1994年,飞东从飞利浦公司引进了第一条汞丸工艺生产线,2000年前,又连续引进了4条生产线,但清一色是应该淘汰的滴汞工艺生产线。”

    “现在国内其他企业的生产线已经开始使用汞丸生产工艺,原因是汞丸比滴汞工艺对人体的伤害小一点。但用滴汞生产线每生产一根灯管的成本要比汞丸生产线低0.2元至0.22元。他们是为了省钱不惜牺牲工人健康。”侯胜利说。

    工人介绍,因为随着飞利浦生产线的不断引进和更改,华电的股份已经从当初的50%不断萎缩,2007年第三季度,飞东完全成为外商独资企业。

    健康档案成空档

    中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从事有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但记者从江苏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获得的编号为2011-029的卫生监督意见书得知,飞东公司从1990年至2008年从未给这62名职工建立完整的健康监护档案,其中张虚实、仇素萍等13人竟然没有建立健康档案。

    意见书证实,飞利浦的行为违反了《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四项和三十三条的规定。

上一页123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