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期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关键要做到“四心”。
1、接待群众要暖心。真情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做好群众工作不怕问题复杂,就怕不去真心对待。只有真心对待群众的诉求,设身处地区为群众着想,带着真情去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真心去消除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隔阂,才能抚平上访群众的情绪,真正为上访群众排忧解难。对待上访群众,不仅要做到“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声请坐”、“一杯热茶”关键还要把上访群众当亲人,能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因上访群众情绪激动而使用过激语言,激化矛盾,要让上访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正做到对上访群众真诚相待,对他们的意愿和诉求要了解清楚准确,作出科学判断,对他们反映的每件诉求尽力调查清楚,处理到位。办事情、作决策能真正贴近基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而非蜻蜓点水“赶场子”、浮光掠影“做样子”。如此,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2、 教育疏导要耐心。由于大部分上访群众来自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照本宣科”讲法律法规,上访群众既难以理解,也不乐意接受。因此给群众讲政策、谈道理都应该使用语言,这样才能拉近与上访群众之间的距离。对于一些难信访问题,上时不能办结的,在不泄露组织机密、不涉及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要及时与上访群众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从而赢行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对于当前解决有困难的问题,要如实向上访群众解释说明。对上访群众一些不合理、过于苛刻的要求,确实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理顺上访群众的情绪,争取他们的理解。对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围,但涉及上访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要耐心地向他信宣讲相关政策规定,稳定他们的情绪,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访群众越级或集体上访。
3、 督办案件要细心。作为纪检监察信访干部,面对上访群众,不仅要有亲和力,而且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判断力,对于有些部门敷衍赛责、推诿扯皮、有今不行、有禁不止、导致问题久拖不结的案件,要加大督办力度,督促各部门认真负责地履行职责,及时了解反馈、报结案件的进展,了解问题解决的力度和进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努力做到上访举报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对于上访群众因不熟悉信访政策不会举报,放大问题、因私泄愤违法上访,导致处理信访案件难度增加等问题,要理性对待,科学解决,尽量减少误会和不必要的麻烦。
4、化解矛盾要公心。
开展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不可避免会遇到说情风。这就要求信访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件案子都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泠了老百姓的心,淡化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因此必须客观公正,出于公心,消除“不看僧面看佛面”的不良意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对每一起信访案件,都应在认真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宏观、公平、公正的决定。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