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示范户增产增收效果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户平均单产达到556.8公斤,比前三年平均水平460.1公斤增21.6%,比上年的521.3公斤增7.3%。示范户单产比辐射户增61.2公斤,增12.3%,比普通户增124.8公斤,增28.7%;辐射户比普通户增63.6公斤,增14.6%。同时,通过提高种管水平,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生产投入成本降低11.6%。初步测算,示范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42元,比上年的1578元增164元,增长10.4%,起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二是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家庭养殖业、加工业更加发展。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入户原则,同时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通过技术指导员、辅导教师进村入户培训,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的素质,广大示范户不仅掌握了玉米生产技术要领,成为本村示范种植玉米的模范。同时,各乡(镇)在开展技术培训时,还根据群众需要,结合培训蔬菜水果栽培、烤烟生产、生猪养殖、粮食加工转换等农村致富技术,推动示范户学习其他种养技术,走综合致富的路子,带动家庭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珠琳镇珠琳村委会一组示范户张群2005年当选示范户后,三年来虚心向技术指导员学习请教,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各种培训,2005年种植杂交玉米8亩,2006年种植12亩,今年种植13亩,单产都在600公斤以上,粮食丰收了。他又办起了家庭酿酒作坊,将杂交玉米转换成白酒出售,酒糟又用来喂猪,猪粪沤制沼气,沼气水用作肥料,走上了一条农业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是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增强了农民群众间团结互助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今年的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中,特别强调示范户加强同带动农户的联系,把带动户的玉米栽培质量、带动户对示范户的评价纳入示范户的考评体系,示范户示范作用的好坏要由这些被带动农户评价,增强了示范户的责任心,全县各示范户除了抓好自己的玉米生产外,平时还经常与自己的带动户交流生产经验,把从技术员那里学到的技术转交给带动户,增强了群众间的团结,实现了共同发展。在举办高产竞赛中,由于很多示范户地块达不到要求的2亩,一些示范户就团结周围地块的农户组成团队,共同参与。如莲城镇北坛社区示范户季玲在听取技术指导员的宣传后,她联络动员了周围三户农户(其中有一户是壮族)共连片面积2.6亩,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期,统一栽培管理技术,并以她的名义报名参加竞赛,此举增进了季玲与周边农户的友情,也促进了季玲与带动户杂交玉米栽培技术的共同提高。
四是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的带动,全县玉米良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通过连续三年的培训和示范,进一步提高广大示范户及辐射带动农户对杂交玉米的认识,解除了疑虑心理,大胆带头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开展杂交玉米示范。同时,通过示范户的成功事例,有效促进了全县杂交玉米的进一步推广。2007年,全县杂交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4.02万亩,比2006年增0.36万亩,增长2.6%,全县杂交玉米覆盖率达到43.8%,比2006年的42.03%提高1.8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五是通过示范户的带动,全县玉米规范化栽培程度进一步提高。提高玉米良种覆盖率的同时,在示范户和带动农户中大力推广主推栽培技术单行双株和(2.5 1)×0.8栽培方式,在项目区示范户中完成4660亩,入户率达100%,其中单行双株示范3680亩,(2.5 1)×0.8示范980亩。辐射带动农户主推技术示范面积完成39865亩,入户率达95%,其中单行双株示范面积27886亩,(2.5 1)×0.8示范面积11979亩。在他们的带动辐射下,全县杂交玉米规范化栽培达到12.3万亩,比去年的11.2万亩多1.1万亩,增9.8%。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有效地推动了玉米新技术的应用步伐,提高了玉米规范化栽培程度,为稳粮调结构,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奠定基础。
六是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全县玉米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在广大示范户和带动农户身体力行的示范下,通过无数的成功事例,教育了全县农民群众,除了扩大杂交玉米种植面积、积极推广规范化栽培外,还促进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耕管理技术的应用,带动全县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麻粟坡村是广南县珠街镇珠街村民委的一个山区村民小组,2005年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后,在村小组组长、科技示范户王迁相的带动下,麻栗坡村群众掀起杂交玉米种植热潮,他们针对过去杂交玉米种植密度不够、投入不足等技术问题,寻找差距,在技术指导员的帮助下,进一步扩大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并做到合理密植,增加化肥和农家肥投入,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和单产逐年提高。2006年该村种植杂交玉米457亩,单产429.3公斤,比2005年增长11.4%;今年467亩旱地全部种了杂交玉米,单产达到493.6公斤,比2006年增14.9%。全村杂交玉米生产水平普遍提高,农民收入也有所增长。
七是农民群众进一步得到实惠。按照科技入户有关规定,三月初,广南县根据实施方案,选择主推品种云瑞四号和云瑞七号杂交玉米种子,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指导员亲自送到示范户手中。全县1000户示范户共得到杂交玉米种子补助9320公斤,折合金额近10万元,户均100元。数量虽然不是很大,但对尚处于贫困山区的群众来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边远地区群众的关心。同时,农业科技入户把农业科技的培训办到田边地角,方便了群众,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陆华明)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