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机遇,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引领农业发展,不断强化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地位,用科技为现代农业“强筋壮骨”,走出了一条特色品牌农业发展之路。2007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增长12%,已连续五年增幅保持两位数。
科技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要素。平度市在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的科技创新推广机制,增强了现代产业的技术配套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牢牢抓住科技“牛鼻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多年来,平度市坚持农技推广“机构不断”、“网络不散”,上下联动健全科技体系,市里成立专门的农技站,镇里设立农技服务中心,村一级则健全了3-5人的农技服务组,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形成了市农技站为龙头,镇农技服务中心为龙身,村科技组为龙尾的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农技推广网络,较好地解决了农技“断线”“空档”的问题。
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与农业科研院所加强联系与合作,120多家企业、合作组织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马家沟芹菜”品种资源保护及标准化技术研发、“保护地绿色甜樱桃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等项目相继列入国家、省和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葡萄综合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马家沟芹菜品种资源保护及标准化技术研发”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去年由平度市政府组织申请的“马家沟芹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获得了跟国际接轨的“身份证”和“护身符”。围绕蔬菜、花生、果品、葡萄等特色主导产业,研究制定35项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在南村、蓼兰、大田三个主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1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检测点,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不出家门就可得到质量检测保证,构建起“从土地到餐桌”的食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机制。发挥网络资源优势,通过电视、简报、电台、短信等形式,为农民搞好信息技术服务,开通了“农业科技110”,结合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每年培训农民1.5万多人次。建立江北信息市场,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咨询和硬件配套等作为服务内容,通过与镇(街道)、特色村、各种协会组织合作,共同打造网络信息示范镇、示范村。目前已有联想、惠普、海尔、东芝、索尼等30多家国内外知名IT企业参与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交流便捷、综合性较强的“农业IT圈”,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落地”的问题。
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是产品质量,而品牌及品牌文化则是引领产业的灵魂和旗帜。平度市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化生产为主导,以品牌经营为方向,打造支撑特色农业的质量保障体系。一是推标准。坚持“安全”农业理念,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构建起“从土地到餐桌”的食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机制。围绕蔬菜、花生、果品、葡萄等主导产业,研究制定了35项农产品具体的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农产品都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生产,初步建起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不出家门就可得到质量检测保证。二是育品牌。标准化生产的结果是农业的品牌化。“大泽山”葡萄、“马家沟”芹菜、“姜家埠”蔬菜、“淳金”牌花生油……近年来,伴随着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平度市知名农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从平度大地冒了出来。目前全市已拥有青岛市以上农产品品牌13个,已注册132个农产品商标。48个高端特色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并获得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年产量达80多万吨,产值逾37亿元。三是创名牌。平度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花生之乡”、“中国肉牛之乡”、“中国大姜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等称号,进一步扩大了特色品牌农业的影响力。(青岛日报)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