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都市农业中的旅游、文化、科普教育功能是发展农业中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适合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特色品种选育,推广篱壁式、棚架式、柱式、树式栽培技术,艺术造型技术等农业景观多样性技术,设施装备技术和城郊农村环境美化治理技术,拓展体验项目,丰富科普内容,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农业观光的文化品位,向高端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为此,北京市科委在“124”工程中提出了休闲服务强化工程。这项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都市型设施农业产业科技园区建设。为体现农业的“三生、三高”功能,支持北京市农机研究所在通州区构建300亩规模的、设施农业标志性导航性的高科技示范园,引领都市型设施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开放式技术研发、集成的运行模式,开展农业优良品种的培育、先进技术和标准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文化创意资源的开发,建立设施农业技术群,引导区县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科技协调员。同时,通过集成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园区要素经济、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有机结合与互促发展,探索园区持续发展能力的机制,形成强科技功能的示范展示窗口。
推进京承路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建设。在京承路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建设规划的总体框架下,加快科技成果在京承路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建设中的应用,解决其建设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将雨养旱作玉米的成果应用于京承农业走廊;在京承路附近开展作物优新品种的展示;对裸露农田治理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改善景观效果,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庄园文化产业。开展延庆葡萄酒庄园建设。广泛吸纳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在酒用葡萄品种引进、开发及栽培技术研究应用的基础上,开展庄园葡萄酒加工技术的研发,同时,开展葡萄酒庄园文化创意研究,探索现代农业新的服务业态。
鼓励大兴东方大地西洋梨庄园建立带有科普性质的梨文化园,发展梨木木染、木渣陶艺、树皮饰品、梨木木炭、梨渣饼干等体验经济,进行梨树病虫害治理,栽培技术等科普展览。同时,发挥庄园的生产功能,以保护价收购农民的三等梨果、四等梨果,用于100%果汁的加工,果汁进入高档消费品市场,带动梨农增收致富。并在庄园内应用水源热泵,与梨园内各种体验经济结合,实现梨园自身的良性循环。
立体草莓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立体草莓栽培模式较传统的平地栽培模式具有便于环境控制、便于营养调节、便于防治病虫害、便于果品采摘、便于提高品质、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等6大优点。以中国农科院、市农科院、天翼公司为技术依托,在昌平、顺义、通州等区县有设施栽培条件的地区推广草莓立体栽培配套技术,引导农民走高产、立体栽培之路,促进了休闲产业的发展。
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示范。2006年,在房山区青龙湖镇庙耳岗村(平原村)和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山区村)选取了9户典型的单层农村住宅组织了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作,制定了5种不同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改造方案,研发了3种适合于农村特点的廉价的保温窗帘,制定了屋顶外保温、吊顶保温两种不同的屋顶保温方案。改造后的建筑节能率在52%-61%之间,保温窗帘的应用可以减少冷风渗透2/3左右,改造后的建筑,室内温度比没有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室内温度平均高5-8℃,而冬季采暖煤耗减少1/3。从改造成本看,每户家庭节能改造成本在10000元左右。
根据改造示范分析结果,确定2007年扩大示范范围,在房山区、门头沟区开展300户农村家庭的建筑保温改造工作,并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农村乡村建筑队伍建筑节能技术培训工作,以实现教会农民自己进行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降低节能改造成本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开发廉价的被动式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改造相结合的技术,来最大限度的降低农村建筑冬季采暖燃煤消耗,为农村地区“暖起来”提供最优的技术方案,从而提升发展农村特色旅游业的条件水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