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本已拖累了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外销市场,“7·5”事件又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全疆各地农副产品的国内外销售。庆幸的是自治区全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农副产品外销平台建设成果丰硕,各族农民的收入不但没有大幅下滑,还实现了人均增收500元的历史性突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000元的较好水平。
近年来,新疆在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基地建设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得以大大加强,棉花、粮食、林果、畜牧和设施农业、区域特色农业等六大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但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却较为薄弱,现代农业四大能力形成“两强两弱”的不平衡格局,制约了自治区农业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推进现代农业由基地建设转向市场开拓,大力实施“走出去”开拓市场战略,着力加快外销平台建设,特别是“7·5”事件后,他们抓住国家帮助新疆加快农副产品外销工作的机遇,2009年7月18日和8月27日,先后两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区农副产品营销和外销平台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全区上下一致投身农副产品促销,收到疆内外客商和全疆各族农民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去年,新疆组织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交会等农产品交易会;组织筹办了新疆农产品北京展示交易会、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特色林果产品洽谈会、新疆名优特及精深加工农产品(上海)展示会、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广州)交易会等展示会,签约金额达250多亿元;自治区商务厅、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厅、农业产业化发展局等厅局,与商务部、农业部组织多次农产品销售对接会,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兄弟省市区的支持,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市场开拓能力建设。特别是他们利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展会,着力打造三大外销平台,以此辐射国内、国际大市场,并取得显著成效,共签约324项,总金额达194亿元。
为构建新疆特色农副产品畅销国内外的长效机制,2009年12月23日至24日,自治区再次召开了“农副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自治区农副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工作,分析形势,统一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信心,乘势而上,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副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和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工作,加快实施农业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深化内涵,扩大外延,大力推进新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
会上,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要求全区上下,要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着力加快实施品牌名牌战略,着力加强农产品全程质量监管,着力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着力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自治区农产品规模流通能力,开创现代农业市场开拓体系建设新局面。
自治区副主席钱智指出:“要提高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把这些农副产品及时转化成为商品,并不断加工转化提高其附加值,实现优势产品最大市场效益,给农牧民带来最大经济利益,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出去’,通过加强市场平台建设和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实现我区优势农业资源与区外、国外大市场的有效衔接。要把市场开拓能力建设作为突破口,带动加工转化能力的提升。”
就如何推进市场开拓体系建设,钱智说:“要把市场平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根本任务,把建设流通体系作为核心任务,把注重品质品牌作为重要保障,把加强市场宣传作为重要手段,把提供信息服务作为必要任务,把外销平台建设工作研究作为基础任务,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自治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
为加快推进新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自治区已决定从2010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农副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同时,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在上海市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中心建设新疆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建立面向华东市场的外销平台,并积极筹建面向华北市场的北京市外销平台和面向华南及港澳台市场的广州市外销平台。
据了解,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棉花、粮食、瓜果、畜产品、啤酒花、番茄酱、甜菜糖、打瓜、油葵、亚麻、小茴香、红花、土豆、芳香植物、大芸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棉花总产量占到全国的40%,粮食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林果面积超过1600万亩,12个优质特色林果主要品种有效株数接近8亿株,牛肉、羊肉、牛奶总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五位、第二位和第六位,设施农业盖棚面积近90万亩,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稳居西北地区首位,酿酒葡萄、啤酒花、枸杞、红花、番茄、甜菜、油葵、亚麻等农产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6、70%、50%、60%、90%、30%、20%和20%以上,2009年农副产品及精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总额达6.62亿美元,约占当地产品出口总额的1/4。
全区农产品中已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13个。新疆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4%,棉花单产16年位居全国首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2%,今年还创造出亩产籽棉806公斤的超高产纪录。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3.3%,排在全国第二位。全区现有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超过2000万亩,其中地方超过1000万亩,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