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成果展示
大化县艰苦创县纪实
时间:2011-05-31 15:13:44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李煜

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上帝”锡给大化人岩滩、大化两座电站之后,20年后的今天,一座新兴之城的雏型又令人刮目相看;耸立的铁塔,凌空的高压线从这里远走他乡;雄伟的大坝,将倔强不屈的红水河拦腰出平湖;昔日放牛的荒坡沟壑被笔直的大道高楼大厦所代替;潇条的乡间小农贸市场被琳琅满目的百货市场取代;低矮的干打垒民房被琉璃瓦和铝材玻璃撤换了;县城内豪华车辆穿梭频繁,贯穿大江南北的40米宽十里长街正在整治拓宽,在县城的中心广场和文化中心广场,推土机、装载机、勾机、翻斗车忙个不停……这一切,正一步一步地把大化绘出新的画面。

大化建县时正遇上国家压缩基建,收紧银根的年代,有人风趣地说,大化“生不蓬时”,然而建县的奇迹还是在这里出现了。

有胆有识 决策灵活

大化瑶族自治县领导班子有多大胆识,笔者不敢恭维,但看到他们创建新县所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及排除困难的决策,却令人肃然起敬。

大化人永远忘不了这一天━━1988年3月18日,这一天,“大化瑶族自治县”7个大字正名正言顺地载入史册。然而,要在大石山环抱的贫瘠丘陵和和沟壑中百业待兴,白手起家,何日是尽头?与毗邻的发达地区相比,在同一个时期内,广东省建一个新县要投资3个亿,而大化县诞生的时候,只有1亿元投资的规划,当年计划到位的资金70万元,到1989年实际到位35万元,资金投资反差那么大,使这个刚出世的新生儿处在了“缺奶”境地。面对重重困难,当时任县委书记兼县长的蓝炯标同志眉头不知紧皱过多少回。但他硬是知难而上,带领县委、人大、政府三家班子成员(当时未设政协)破釜沉舟,在大化这片土地上创一代人的先躯。没有资金,他们主动对口找“公公婆婆”,并宣称,只要政策允许,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招,的确显灵了,从县领导班子到各战线各部门,后分三路:一路固守“阵地,一路下乡扶贫,一路下乡扶贫,一路跑钱,然后按总体规划布局对号入座,结果城区建设出现了超常规友展态势,一大批结构新颖,装璜考究,布局合理的新建筑物拔地而起,笔直的大道不断延伸;郊外工矿企业林立,几千名机关干部纷纷搬进了大楼办公,工作开始走上正常化。连最滞后的通讯设备2000门程控电话也快要投入使用。

解决了办公困难,缓解主要矛盾,但大部分职工仍无住房,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生活,情绪波动,影响工作,而当时正是全区处理干部私人由“三违”建房的重要时刻,按常规,谁敢去冒险?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化县班子敢于从实际出发,在不动摇房产所有权的前提下,采取“三个一点” 的办法,集资建房,部分职工甚至借钱也建起来了,先后建成1270栋楼,近10万平方米,解决了大部分职工居民住房难为问题,并摸索出一套城镇房改的新路子。

务实硬干 不尚空谈

大化有今天,与其说是地利,不如说是实干。大化县有两座大型水电站,按有关政策,能得到一些好处。但他们不坐收成利,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优势的电力为依托,确立了县办工业和乡镇企业以石头、矿产工业为产业支柱,上档次,上规模,同时大力发展交通、水上运输、冶炼加工、建筑、农副综合加工等多业的新思路,形成县办工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能源交通、加工业、扶贫搬迁等多头并进的局面,三个重头戏取得了迅速进展。一是投资1500万元、设计年产6万吨水泥的县水泥厂,从立项到试机仅一年半的时间就投产出效益,1993年,该厂与大化水力发也总厂联营后,投资800多万元扩建的第二条生产线,又宣告成功,使这个厂从当年起,年生产能力达12万吨。截至2008年5月底止,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3%;完成工业增加值4.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4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也能令人满意,发电量完成28877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7.3%;中成药完成268吨,同比增长21.8%;水泥产量完成90951吨,同比增20%;铁合金产量完成9498吨,同比下降14.6%。

二是1994年元旦建成了3万5千伏变电站,改变了过去因为没有变电站,县城久不久成为明珠下黑暗世界的状况;日今全县己建有大小变电站10个。经县委政府多方奔波努力,今年南方电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把解决所辖网区大石山区的无电户用电问题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投入2亿元用于大化瑶族自治县全县的“户户通电”工程建设。

三是水上运输业发展较快。目前,在红水河上已建成一支小有规摸的水上运输队伍,拥有跨省货运站39艘,总吨位达 3595吨,成为大化一支创收的重要力量,去年全县水上收入3500万元。此外,建成了2个 奇石市场和一个奇石馆、200多个奇石店 。

八面来凤 喜气洋洋

二十年来,大化人艰苦创县的精神和顾大局、识大体的崇高品德,深深感动了上上下下的各级党政要员,历任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多次到大化指导工作,历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陈辉光、赵富林、曹伯纯、刘奇葆、郭声琨,历任自治区主席韦纯束、陆兵、马飚主席多次带领有关厅局在大化开现场办公会,当场拍板解决实际困难;为大化挑选了最强干部,使各项工作超速发展有了组织保证。并高度赞扬他们艰苦创县的精神。

有人作过不完全的统计,大化建县20年间,上至中央部司级,下至区地部委办厅局,到大化调查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干部达1500多人次。的确,大化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上上下下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如“十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五”期间,大化县紧紧围绕“水电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矿业强县、商贸活县、科技兴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努力推进富民兴县新跨越。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荣获全区“2004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标志着大化在新的大环境中开始迈入历史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测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达19.58亿元,五年累计76.15亿元,年均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完成4.32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3.21亿元,年均增长23%;财政收入达2.36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1.01亿元,年均增长6.5%。总体基本实现“十五”计划目标。

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全面推广正大“619”等优质玉米单交种,全县农民人均有粮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解决大石山区、电站库区农民吃不饱饭的难题,大化县无公害玉米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玉米产品认定证书。库区淡水养殖突破6万亩,成为广西淡水绿色养殖供应基地,“北景鱼”获得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总局颁发的“北景鱼”系列地方标准认证,库区北景淡水养鱼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农业标准化观测项目;20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紧紧立足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着眼点,依靠本地的资源优势,坚持不懈地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资源优势最大化变为产业优势,有效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大宗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业及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该县“东糖西鱼,南麻北羊”的思路得到初步落实。以蔗糖、剑麻、鱼和山羊四大产业为引领,抓好规模经营、名特优农牧渔综合开发。全县累计种蔗面积3万亩;剑麻种植面积6万亩;渔业放养总面6.6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007年达9547吨;山羊年内出栏20.8万只,存栏19万只。“东糖西鱼,南麻北羊” 特色产业的形成,壮大了农业优势产业,拉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7年,该县农、林、牧、渔业收入均创历史新高,总产值达到7.13亿元,比1988年的1.09亿元增长5.5倍;农村贫困面由1988年的90.6%下降到2007年的24.2%,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1988年的31万人减少到2007年底的9.21万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达到2252元,比1988年162元增加2090元。

县域工业取得了从无到有、由小趋大的突破。县属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增加2倍;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工业园区已成为招商引资和振兴县域工业平台。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发展蓝图,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和水电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壮大工业总量,到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比2007年增长118.9%,年平均增长3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比2007年增长145.5%,年平均噌长48.5%。

发展矿冶业要以城南工业园区、岩滩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创办硅工业园区,形成冶炼、加工、研发、材料制造配套产业体系,到2010年建成规模年产达1000吨产值5亿元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年产8万吨产值7亿元的金属硅生产基地,年产5万吨产值2亿元的有机硅中间体生产基地和年产5万吨产值1.5亿元的高纯硅微粉生产基地,硅工业年总产值达15亿元;大力发展锰矿冶炼业。全面扶持大化弘鑫有限责任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新上一台12500KVA冶炼炉,提高产量25000吨,增加产值1.25亿元。积极引进资金,促成广西双德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尽快上马低度锰矿的冶炼项目,力争锰矿冶炼业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依法依规政治滑石矿开采,重点是要引进企业到大化建厂,严禁原矿外运;钛铁矿的开发也要尽快起动,力争滑石矿和钛铁矿产值达到1.5亿元。

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开工建设大化电站船闸工程、大化电站二级工程开工建设,红水河航道建设深入推进。完成建设流水凤翔、弄布、百马弄用和贡川上乔、等万、大化镇龙万等乡镇主要排涝工程,开工建设县城红水河防洪护岸、六也和弄累排涝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建设一批科灌、红水河提灌、渠道硬化和水柜集雨灌溉等工程,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农村安全饮水不断提高,实现乡乡通自来水目标。完成138个村1081个屯农村电网建设改造任务,解决全县80%农户用电难问题。完成建设大化至马山二级路、岩滩至大化防护栏建设、大化至巴马二级路建设规刬;完成新建江南至羌圩、古文至茂林四级公路;完成升级改造羌圩至乙圩、都阳至江南、善康至六也的四级路;建设镇西至百都、巴龙至板兰、岩滩至巴龙、中和至上和、古文至怀雄、大化坝首至达悟至大调、豆也至春贵、常谷至那料等四级公路;实施一批“屯屯通”公路工程,全县公路交通有了较大改善;县里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抓交通项目上,通过抓项目大力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县委书记韦朝永、县长蓝端轩等四家班子领导亲自带队“跑”项目,动员各方面力量争项目……由于主动争取,上下合力,大化至忻城二级公路将近全面完工,实现了全县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连接红水河“八十里画廊”到七百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三级油路已建成通车,架接古河和百马两乡通道受益20万人的巴楼公路大桥项目各项前期工程进展顺利,该县构筑“接轨南宁大市场、畅通周边县城区”大交通圈正在一步步推进。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普九”工作有序推进,幼儿、学前教育得到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逐步满足城乡子女上学需求;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稳定提高。卫生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初步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以初期卫生保健为中心的各项卫生工作全面展开,各项卫生工作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区水平。初步建立和完善县、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科技成果在工业、农业推广应用显著。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扩大。国防教育、劳动人事、机构编制、民政、审计、保险、统计、侨务、档案、修志、工青妇儿、司法、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扶贫开发成绩突出,20年累计解决贫困人口28.5万人,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年达到5405元,年均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年均增长6%,以 流水吉善小康生态文明新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逐步展开。

展望“十一五”发展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又快又好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为大化县扩大对外开放,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深入实施,西南出海大通道经济建设序幕已经拉开,大化船闸工程将建成通航,新时期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深入实施,将为改善大化县大石山区和水电站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有利支持;大化水电站扩建投资6.8亿元工程破土动工;岩滩电站60万KW扩容工程即将开工,自治区为大化县实现“水电立县”构想提供强有力支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建设的启动和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大化作为南宁市1小时经济圈内的重要县城,必将成为南宁市西北部集资源型工业、特色农业、旅游度假和人口转移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卫星城之一,等等。这是大化县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表明大化县将迎来一个经济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十一五”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大化县必须立足县情,把好发展机遇,继续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正确解决制约大化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根本任务是正确处理好投资、发展和环境问题;积极推进工业化,做大工业规模,做强工业竞争力;下大力气解决大石山区和库区贫困农民的就业增收问题,建设和谐大化。

大化至今仍有10万多库区移民和大石山区贫困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加上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制约,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从大化实际出发,统盘考虑,为使岩滩库区移民行路难、饮水难、就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五难”问题,决定开展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大会战和岩滩库区基础设施大会战,使大化的大石山区和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解决了大化大石山区和岩滩库区一系列难题。大石山大会战建设共15大类1567个项目,投入资金近3.2亿元,包含县城环境治理、市场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目前,会战项目建设已完成1483个,竣工率94%,累计完成总工程量94%,累计完成投资额2.9亿,占批准总投资额的91.6%,已经通过县级验收。

2010年7月,为使岩滩库区移民行路难、饮水难、就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五难”问题逐步得到缓解、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大化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自治区、河池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及时启动岩滩库区急需解决的第一期项目总168个,项目总投资2504.5万元。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此项工作当作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维护库区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制定了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成立工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做好库区‘山、水、人’三篇文章,办好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开发、培训就业’三件大事”的总体部署,以“先易后难”为原则,做好项目对接工作,落实资金,安排好各月份开工的项目和项目进度表,并加强督查工作。同时把项目建设与作风效能建设结合起来,抽调县直部门领导驻岩滩库区村屯开展帮扶活动,做到作风在项目建设一线检验,政绩在项目建设一线考核,效能在项目建设一线体现,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为库区移民办实事好事1900多件(次),投入帮扶资金600多万元。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库区项目建设会战步伐,力争于3年内全面完成库区所有的项目建设任务。

大化县文联 马 健



声 明:本站原创文章,版权为作者和中国乡村发现网共同所有,只要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便可自由转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