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农二代”大致分为三类:“农二代”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切实务农的“农二代”。这一代人有着跟他们的父辈不一样的新特质、新生活和新命运……
“农二代”如是说
武娟:在城市,我找不到家的感觉,所以回来过年。但在农村也待不住,毕竟城市的条件要好得多,也习惯了城里上班、下班、逛街的生活,回家倒感觉不适应了。——《农村待不住城里安家难--贫困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
张海强:对我来说,留在农村已不现实。我不会种地,也没种过地,什么时候该种什么都不知道。——《农村待不住城里安家难——贫困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
吴屹:我觉得自己很难融入这里。算下来,除去房租、水电费、话费和吃饭,我每个月最多只能攒下300元。一场病下来,积蓄基本就被掏空了。动不动就六七千元一平方米的房子,这辈子也买不起啊!奋斗3年,我既不是城里人,也不是农民。 ——《“新知青”处境尴尬买不起房弃城回村却没户口》
赵辉:如果有底薪,如果还能像城里人一样有各种保险就好了。希望每天工作时间能和城市工人一样,不超过10小时,周末能休息。——《新生代农民工想要啥?》
伟雄:5年前高考,我仅以3分之差与自己心仪的本科2A大学无缘,父母为了我‘有出息’,到处筹钱送我到广州的一所2B大学就读,期间的所有开支,全靠日夜在流水生产线上忙碌的妹妹供给。如今,妹妹已经在农村成了家,自己成了家人的唯一希望,无论如何都要在城里闯出一番事业。——《广东茂名“农二代”大学生就业“很无奈”》
张艺:当时每个月800元左右,管住,能洗澡,还能在医院食堂吃饭,挺好的。干了3年多,也没积攒下多少积蓄,但却知道了不少有关药的知识,学到了好多东西。类似我这样的情况,有好多人在积累了经验后出去单干,做医药代表和销售工作,大都没有再回乡务农。我也想等积累的差不多后再出去单干。——《新生代农民工想要啥?》
杜泉:农村户口可以享受各种政策优惠,我决定保留农村户口,但毕业后在城里上班——《“新知青”处境尴尬买不起房弃城回村却没户口》
悲催的那些事儿
穷的悲催
涂猛:据青基会调查,60%以上的农村学生在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不能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而回乡务农或外出打工。——《温家宝关注农村大学生比例:统计显示30年来降一半》
何去何从的悲催
刘伟:中国的土地最多需要1.8亿劳动力,而现在有3.4亿农民,也就是说,有1.6亿的农村人口,是事实上失业的。那么这些人除了进城务工,还能到哪里去?——《专家: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就业生存成社会问题》
就业的悲催
郎咸平:如今中国的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为何加工型企业却出现了招工难题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了,原来勤劳的“农一代”变成了如今的“农二代”,“农二代”不再像“农一代”那样,他们打工的意愿降低了许多,即便没有工作,也不愿意一辈子待在工厂,拿着那10年都不怎么变的工资。——《郎咸平:服装企业掌控定价权才有竞争力》
身份的悲催
韩文甫: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在城乡间设置了一道壁垒,但这种现象的本质不是户口问题,而是户口背后所附着的利益分配,由于中央政策的倾斜,目前农村户口比较吃香,但并不是说,农村的生存条件优于城市——《“新知青”处境尴尬买不起房弃城回村却没户口》
张仁海:当时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区别很大,城里人可以被安排工作,而农村人则只能守着几亩地,收入差距拉开一道鸿沟。城里人有退休金,看病给报销,好一点的单位还给分配住房。那个年代,“考大学”几乎成了走出农村的唯一途径。如果考不上大学,我可能还窝在山沟里。没想到的是,这一幕在20多年后却发生逆转——《“新知青”处境尴尬买不起房弃城回村却没户口》
鲁宁:“新生代农民工”既包括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青年劳动力,亦包含“首代农民工”夫妇在城市生育达到就业年龄的青年劳动人口。前者(对于社会)的问题是,这个群体一旦离开农村,尽管在城市打工异常艰辛,不时遭受制度不公带来的各种社会歧视,但要让他(她)们重新返回农村务农在整体上已全无可能;后者的问题是,他们从小随父母在城市(镇)长大,尽管漂泊生活导致他(她)们普遍未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在城市(镇)就业竞争中缺乏整体优势,但他(她)们压根就不熟悉农业生产,在农村的根事实上已被割断,简言之,他(她)们已不可能再返回“老家”去做农民……——《新生代民工渐变新生代市民》
王世宇:对于不少在郑州“蚁居”的农村大学生而言,毕业后的现实让他们失望:奋斗数年,却没有立锥之地;萌生退意,想要放弃城镇户口,重返农村,却发现同样困难。——《“新知青”处境尴尬买不起房弃城回村却没户口》
悲催了以后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观念上存在一些明显差异,概括起来,集中体现为“六个转变”: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从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对职业角色的认同由农民向工人转变,对职业发展的定位由亦工亦农向非农就业转变;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对外出生活的追求,从忽略向期盼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转变。——《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
@周晓光:看到帖子,想起以前新周刊做过一个“阶层板结”的专题,说到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自下而上流动的渠道和机制,富二代官二代农二代贫二代,没有转化的机会,那么这社会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良性发展的动力。“美国梦”为什么那么大魅力?就是任何一个人,没背景,没财富,通过个人奋斗,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周天勇:我国GDP的非农业构成已经在90%以上,而城镇化率仅为45.7%,这就意味着城市化的进程是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的。——《专家: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就业生存成社会问题》
鲁宁:让“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身份转换,抽象地说先要打破城乡社会二元分裂结构。具象点说,则着重于分期分批解决他(她)们的社保、医保、失保、住保和教育保障问题。其一,把他(她)们纳入城镇职工社保和失保体系,使他(她)们在脱离土地后,失业有低保托底,退休时有社会统筹养老;其二,让他(她)们病有所医,教有所学(当下着重于生存技能培训和再教育);其三,保障他们居者有其屋--这一条最关键,是确保他(她)们最终转变为“市民”的基础之基础所在;其四,对于80后农民工,他(她)们的子女幼教及入学也必须以输入地政府的公办教育为主承担。——《让新生代民工渐变新生代市民》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