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是一群有理想、有知识、有干劲的年轻人,正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大步行走。超过20万名的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生力量。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用双手和智慧改变了什么,他们的选择对新时期的青年有什么启示?新华网特别推出了“为党旗添光彩——大学生村官讲述自己的故事”活动,“村官”们踊跃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里我们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故事,以飨网友。
2008年,原在太原市消防自动报警中心工作的王华亮,考为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的一名普通村官,从此开始了他在农村的新生活。
自打小王上任后,这个村子就热闹了,种植的品种五花八门:从蘑菇到糯玉米,从优质脱毒种薯的土豆,再到吃起来有些甜的胡萝卜……这片田地里,王华亮“导演”了怎么样的丰收“故事”?
刚开始,工作都是上级部门安排的,我做了一些农村调研和力所能及的事,把电脑网络引进村,从此村民们下载铃声就能省去十块钱,而且谁要是错过了天气预报,都能到我的电脑里找。大家在饭场上也喜欢找我聊天,问问最近有没有什么“超级新闻”。也就是在饭场上,我乘机做了大量的访问,发现大家最无能为力的还是收入问题:村民们迫切想提高自己的收入,却因为知识和信息的限制,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句一句地回想自己在村官面试和考核时的发言:该怎样履行自己的承诺?
种了六批次的蘑菇之后,我放弃了
第一步总是苦闷和犹豫的,我根本不知道怎样把工作做好,曾经熟悉的农村生活,如今换了一个角度,却发现改变它是那么的困难。我曾经步行十几里去一个食用菌种植场取经,在自己实践成功后,却发现推广不易。村民们都夸自己种出来的蘑菇好吃,对动辄几万元的大棚投资望而却步。村民们的贫穷就是我的贫穷,村民们的难题就是我的难题,一个人的成功有何意义?在种了六批次的蘑菇之后,我放弃了。
可是,思考和探索的脚步没有停止。我总结原因,搜索情报,发现了糯玉米这一种大众化的休闲食品。它种植简单,早熟,不需要大额投资,只需要把玉米的品种换一换就可以了。利用早熟这一特点,在夏季收获之后,还可以复种一季胡萝卜,一亩地当两亩地用。
为村民探索新路子,我说干就干
说干就干,第二年我就在自己家的地里开始了“试验”。充分发挥自己在网络信息方面的优势,我在国内挑选了忻州的糯玉米种子,引入山东的种植管理经验。在夏末,还从郑州引进了优质的胡萝卜种子。
虽然种地是件累人的事,但我一想到,这样做是在为村民们探索新路子,一身的疲劳就一扫而光。夏天,糯玉米仿佛懂得我的心思,特别争光,个个长得壮壮的。村民们纷纷议论,华亮家的玉米怎么这么早就扬花了。邻村的村民们甚至骑着摩托车来看。到了秋天,大家又议论纷纷,华亮的地里怎么还是绿油油的。消息灵通的村民有时竟然来偷吃,说长到时候的胡萝卜就是甜。
都说戴眼睛的种不好地,我不信这个邪
一年下来,我创造的新型种植模式有了每亩2600元的收益。都说戴眼睛的念书人种不好地,我偏不信这个邪,从种植到收获,我全面总结了这种模式的优缺点,而且在市场信息的引导下进行了改进。村支书王腊义同志特别支持我的工作,他积极协调,把村里的机动地分给我承包。第三年,我就成立了占地7.9亩的转型农业种植示范园,改进糯玉米复种种植模式为糯玉米复种土豆,引进了优质脱毒种薯“夏波蒂”。根据晋城农艺师的指导,在早春4月6日之前就完成了下种和地膜覆盖保护,现在土豆已经顺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
要想把这种种植模式真正变成村民们的致富路,建立糯玉米的真空包装厂是条好路。经过两年的带动,我村和周边的村民都已经接受了糯玉米这种作物,大家都在自己地里种一些自己吃。如果有一个加工厂,带动效应很快就可以显现。成万穗、成十万穗的种植规模只需要一两个合同就能消化。厂子成立以后,首先不用在时间上受制于市场,其次在产业链上就有了一定的保护农民的能力。
任重而道远,看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巨大投入和努力,我常常心潮澎湃,我为自己是一名村官而深深自豪。因为,我正是这场农村巨大变革的亲历者,甚至在自己的努力下,将要成为一名农村变革的推动者。十年、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该会用多么充实和美好的心态来回忆自己的这段青春呢!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