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成果展示
43万建造的希望小学闲置4年
时间:2011-07-14 17:28:52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槽子街村一所由企业投资43万元的希望小学建成后,仅使用了半年就停止招生,至今已闲置4年。村里的孩子只能到很远的地方住校求学,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无奈放下农活离家“带读”、“陪读”。

对此,当地政府表示,一方面村点学校生源较少、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撤并村点学校、集中办学也是教育改革探索举措之一。而对于新建的希望小学成空房,有市民质疑这种投资是否缺乏前瞻性?这样的浪费如何能避免?

政府解释

面对希望小学及一些村点小学不再办学,当地政府称这是“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校点。是为了更好地办学,这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接下来,将展开‘区办中学、镇办小学、村办幼儿园’式的教育改革”。

1

村中小学生源少

新建的希望小学为什么不再办学呢?附近还有多少村子的小学不再开课?针对这些问题,4日下午,记者来到因民镇镇政府,找到分管教育的副镇长郭宏友。

郭宏友说:“我到因民镇分管教育的时间不长,据我了解,槽子街云电希望小学关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生源少。当时,该校5个年级只有8名学生、3名老师。而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东川的矿区多,许多家长到矿区打工或外出打工,于是将孩子们也带走,因此留在村里上学的孩子锐减。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槽子街村,其他不少村也有。为此,政府部门才提出撤点、并校办学的思路。并校办学是2006年前后展开,而希望小学的建设在此之前,包括一些新建的村点小学,也是因为生源少才被迫停办。”

2

集中办学有利弊

郭宏友说:“村点学校多、学生少,教育资源分散,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但村子里不再办小学,村民肯定有些意见,因为孩子小,离家远,不方便照顾。而且有的孩子只有六七岁就要离家住校,确实也有一些困难。”他说,进行集中办学后,有许多好处,除了可以将教育资源集合在一起外,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成绩,都是很有好处的。再则,学校学生多了,老师多了,一些教育资源就可以跟进,像一些软硬件设施,都可以配套得更好。

3

爱心学校何去何从

对于空置的希望小学,有村民说:“建起来却撤了办学点,这样的做法是否是一种浪费?”

对于此种说法,郭宏友说:“当时建希望小学时,是定点扶贫单位投资兴建的,当时学校是有学生的,但是后来谁也没有想到生源会骤然锐减。目前空置出来的小学校,基本上交由当地村委会管理,接下来,这些学校多数都将开办成村办幼儿园,因此不会闲置的。”

记者探访

希望小学成空房

日前,昆明市东川区市民陈先生向本报反映:东川区因民镇槽子街村有一所希望小学,在建成半年后就关了,当地的小学生要步行10多公里的山路到更远的学校去读书。村里明明有学校,而且是希望小学,为什么孩子不能在家门口读书呢?

7月4日,记者前往调查。经过6个多小时的行车,下午4点30分,记者来到了东川区因民镇槽子街村。带路的唐先生指着公路下方说:“看那,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是早就关门的希望小学。”

来到学校门口,记者看到门头上写着“槽子街云 希望小学。”唐先生说:“中间掉了一个字,是‘电’字。全称是‘槽子街云电希望小学’。是云电集团投资兴建的。”记者注意到,学校大门上还挂着其他一些牌子:“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槽子街村民委员会”、“槽子街村支部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等。

尽管这里“单位云集”,但却大门紧闭。透过大门缝隙,记者看到里面空无一人,墙角边堆着些木料。

小学生上学路远

公路上走来一名背着背篓的男孩,记者喊住他聊了起来。男孩是本村人,名叫李顺涛,今年8岁,读小学二年级。

“你是在这个学校读书吗?为什么学校的大门关着?”

“我不在这里读书。这里关门我不知道。”李顺涛说,他在离村很远的一个学校读书,一个星期只回村里一次。像他这样要走很远还要住校读小学的学生,附近的每个村子都有。

说起往返上学路上的经历,李顺涛说:“有些危险,也有些害怕。”

家长无奈当陪读

在李顺涛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他的父亲李兴华。

说起这所希望小学,李兴华有些失落。他说:“我们这以前的小学成了危房后,有企业于2006年来这里投资了几十万元建起了这所希望小学。当时,有几十名学生。孩子们也很高兴。但没想到才一个学期,学校就被撤了办学点,孩子们只能到10公里外的红山小学就读。而且小学生都必须住校,一个星期只回家一趟。”

李兴华说:“不仅我们村的小学不办学了,附近也有一些学校才刚刚建成就没有办了。有的村子里的学生,离学校很远,有30多公里的路程,孩子们回家,要从上午走到下午,这对于刚上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非常的辛苦。”

李兴华介绍,为解决孩子们的读书问题,许多有孩子上小学的家长都成了“带读”、“陪读”,就是父亲或母亲到孩子读书的地方租房子住,一边在附近打点零工,一边照顾孩子,很无奈也很辛苦,对家里的农活更是无暇顾及。

教育部门

目前东川区有25所希望小学,跟其他收缩的校点一样,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最后只有5所能够保留,其余的20所将变成幼儿园,或改为它用。虽然暂时会处于闲置状态,但在改革中会逐步得到利用。

集中办学是趋势

1

针对集中办学的情况,昨天上午,记者前往昆明市东川区教育局进行了采访。东川区教育局副局长詹正平说,收缩校点是为实现教育均等化,缩小城乡及各地区之间的差距,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精神。

由于东川区内学校大部分地处采空区、塌陷区等地质灾害隐患区,校点分散、规模小、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达标率低、师资力量不足,管理难度较大。按照省市要求,收缩校点,集中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东川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詹正平说,经过多年改革,东川区收缩了42所小学,并基本实现了免费教育。校点收缩后,实现了规模办学,学校配齐了师资,并实现了分科教育,每一学科都有专职老师。与收缩前相比,同样的年级,教育质量得到了保证和提高,集中办学将是教育改革的趋势。

2

有利于学生成长

对于集中办学的好处,詹正平说,集中办学既方便了学校的管理,又有利于学生成长。对小学生进行集中教育,可以逐步改变他们吃饭不洗手等不良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让中学生更早地感受城里的生活方式,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同时,由于农村家庭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值并不高,只要读完初中就够了,导致高中的辍学率高,区办中学有利于让农村孩子进入更高的学校,有利于农村孩子文化水平的提高。

3

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收缩校点,集中办学,会不会造成国家资产的流失,和教育资源浪费的疑问,詹正平说,东川区委经过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加大调整优化校点布局的力度,形成“区办中学,镇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办学格局。

收缩校点会暂时造成一些教学资源的闲置,但不会造成浪费。目前镇上标准化建设的校点,以后将是全镇小学生住宿和教学楼,而村上目前闲置的学校,属于危房的将进行拆除,一部分将成为今后村办幼儿园的校舍,而一些村民投工投劳建起的学校,也将逐步移交村上管理。 记者 左学佳 通讯员 唐启荣



声 明:本站原创文章,版权为作者和中国乡村发现网共同所有,只要注明出处为“中国乡村发现网”,便可自由转载。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