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种子加工能力亟待提升
时间:2009-10-30 11:36:2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尤丁
 秋季收获硕果,春季播下希望,农作物种子一般都经历了漫长的冬季。如何保
证其质量?种子加工是实现种子商品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记者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获悉,种子加工贮藏工作经过“九五”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种子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还有差距,加工技术人员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亟待提升现有种子加工能力。
  据了解,全国商品种子10年前仅有60%进行了粗加工,包衣处理的种子数量很少,商品种子大麻袋包装、散装销售,“加工、包衣、标牌包装”的低水平严重影响了种子产业化进程。通过“九五”种子工程建设,我国种子加工能力由33亿公斤提高到50亿公斤;种子贮藏能力由18亿公斤提高到32亿公斤。
  据预测,今后几年中,我国种子综合生产能力将由80亿公斤提高到100亿公斤,种子加工能力要提高到65亿公斤,贮藏能力要提高到36亿公斤,商品种子量要由45亿公斤提高到60亿公斤。目前种子加工贮藏设施设备和能力还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大型、全自动化种子加工设备是近年国外种子加工技术发展趋势,而我国现有的种子加工生产线能力基本是3至5吨,生产能力较低,很多企业在同一地点建设几套种子加工生产线才能满足生产要求。
  另外,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蔬菜、花卉和牧草种子加工已十分迫切,但国内专用设备少,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由于我国种子加工技术人员多为农业技术人员转为工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低,影响了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尽管我国引进了80多套国外先进种子加工设备,但受加工人员素质的影响,有些先进设备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如何提升种子加工能力?去年底召开的全国种子加工座谈会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种子加工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种子加工是种子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但现有的种子加工标准、规程和办法不系统、不完整,有的内容已经过时,不能满足种子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在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种子加工的特点,分不同作物、不同加工工序进行制修订种子加工标准,使标准和规程的可操作性更强;制修订完善种子加工设备技术要求和种子加工中心建设、设备验收、使用、维修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规范种子企业的种子加工行为。
  二是继续做好种子加工常规技术和新技术试验推广。在多年的种子加工实践中,常规技术对玉米种子加工非常重要,特别是玉米种子的烘干技术,以前我国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粮食的烘干上,对种子烘干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油菜、甜菜等主要农作物种子和蔬菜种子的丸粒化技术,目前在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中已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有待在种子丸粒化的机械、加工工艺和田间表现上做一些有益的尝试性工作。
  三是加强种子加工项目的监管力度。我国种子加工机械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小、力量分散,研发能力比较弱,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种子加工机械水平的提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种子加工项目的建设上,要加强设备的选型论证,规范企业行为,引导有序竞争,加大监管力度,避免设备采购的随意性。在每年种子加工和经营季节,各省种子管理部门要针对种子烘干、精选、包装、标签等环节和内容进行检查,防止假劣种子流入市场。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