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中国水稻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09-10-30 11:37:0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新生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为3000万hm2,约占耕地面积的
33%,而产量要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而水稻的
种植收获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耕作制度、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栽
种水稻的方式、方法大不相同,从而导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生产力落后。
目前我国水稻机收面积仅为种植面积的7%~8%,水稻收获机械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我国的水稻种植除少数农场外,大多数是农户经营,田块比较小,一般为0.1
3~0.33hm2(2~5亩),而且在收获时田间比较湿软,这种情况同亚洲的日本非常相
似,所以日本的水稻收获机械很适合我国国情。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日本
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研究选型,由于当时我国农村经济不发达,这种机型没
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进入80年代全国很多科研单位都在进行水稻收获机械的研制
,首先是水稻割晒机的问世,这种机型是在小麦割晒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结构简
单,价格便宜,在联合收割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还 比较受农民欢迎的。近几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上海
等地区,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发展很快。一开始是引进推广日本久保田、
洋马以及三菱公司生产的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后来开始推广国内研制生产的全
喂入联合收割机和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目前国内全喂入机型年销量7000台,国
产的半喂入机型400台,合资生产的洋马、久保田机型在1000多台左右。

  梳脱式联合收割机在国外研究较早,早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外一些研究机构
即开展了作物割前脱粒的研究。但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直到90年代,英国锡尔索
研究所在经历了四五年的苦心研究后,终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最后又经历了3年
的研究改进,梳脱式联合收割机才成为商品,该项技术目前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国内早在70年代,浙江天台研制的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就已初见端倪。到了9
0年代,国内东北农业大学、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工程所、山东工程学院、广东省农机研究所等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直到近几年梳
脱式联合收割机才投入正式生产。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