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农业机械:行业及其产品市场特征分析
时间:2009-10-30 11:37:33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天石
农业机械工业是生产农业机械,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村副业与渔业提供生产和加工设备的产业。它直接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装备及生产手段,对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农机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拖拉机、内燃机、耕作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排灌机械、运输机械、牧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半机械化农具、拖内配件等13个小行业,能生产16大类、104个小类、3200多种产品的完整工业体系,使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巨大变化,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导产品有: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联合收割机、农用水泵、配套农具等。重点发展的领域和产品:一是"两高一优"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二是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工程技术装备;三是设施农业、创汇农业所需技术装备;四是农产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所需技术装备;五是发展农业防灾抗灾所需的技术装备。

1.农业机械产业的概念界定
农业机械产业是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村副业和渔业生产中应用的各种产前、产中和产后动力机械和作业机械的总称。 农业机械的主导行业和主导产品有:
(1)拖拉机行业。主导产品有轮式拖拉机、履带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
(2)内燃机行业。主导产品有各种型号的柴油机和汽油机。
(3)耕作机械行业。主导产品有机引犁、耙、施耕机、膜压器,机引播种机、机动插秧机、中耕施肥机械、地膜覆盖机,农田基本建设机具,各种铲运机、翻斗运土机、开沟机等。
(4)机动植保机械行业。主导产品有喷雾机、清洗机、隔膜泵等。
(5)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行业。主导产品有联合收割机、机动脱粒机,割晒机、扬场机、种子精选机、谷物烘干机等。
(6)排灌机械行业。主导产品有喷灌机械、农用泵、农用水井钻机等。
(7)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行业。主导产品有面粉机、榨油机、棉花加工机械、薯类加工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碾米机、油料加工机械等。
(8)畜牧及饲料加工行业。主导产品有各种饲料加工机械单机、饲料加工成套设备、草粉、草颗粒、草块加工设备、牧草收割机械、养鸡成套设备、剪毛机和刀片等。
(9)农用运输行业。主导产品有三轮农用运输车、四轮农用运输车、农用拖车、农用挂浆机等等。
(10)渔业机械行业。主导产品有增氧机、颗粒饲粒机、织网机和水下清淤机。
(11)林业机械行业。主导产品有营林机械、采运机械、人造板机械、木材加工机械、林业工具刃具和内燃机等。
(12)拖拉机内燃机配附件行业。主导产品有各种拖拉机和内燃机的配附件,如机油泵、气缸垫、高压油泵、曲轴等。
(13)农机修造行业。主导产品有汽车、内燃机、拖拉机配件生产及承接修理业务。
(14)粮油工业专用设备行业。主导产品有面粉机、榨油机、碾米机及其配件。

2.农业机械产业特征分析
农业机械产业特征与农业生产特点、服务对象和科学技术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农业及其生产特点: (1)自然条件复杂,地区间差异很大; (2)种植业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复杂多样; (3)水资源和降雨量的年际和季节间变化大,旱涝灾害多; (4)地区间人文经济等都有差别; (5)农户经营规模小,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东部沿海省市地区; (6)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少; (7)人均农业资源量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农业污染没有控制住; (8)农、林、牧、副、渔业的服务面广,涉及技术难易反差大等。
农业机械的作业对象涉及无生命生产要素,如土壤、水、农药、肥料、塑料薄膜;涉及有机生命,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家畜家禽的饲养及其肉、皮、毛、蛋、奶、血等。
农业机械的作业场合不同,有田间、野外、道路、室内、水上、航空等;作业方式不同,有固定式、行走式、 移动式,以及连续作业式、间歇作业式等;农业动力使用不同,有人力牵引并驱动型,人力牵引、动力驱动型、水力或风力驱动、拖拉机配套(牵引、悬挂、半悬挂等)式,手扶自走式、乘坐自走式、固定动力机配套式,人力携带式(手提、背负、两人台等)等。
鉴于上述农业生产特点、农机作业对象、作业方式和作业类别的简明分析,农业机械产业特征如下:
(1)农机种类和品种多样化
据统计,我国农机工业有14大类、95小类、3000多个产品。能生产2.2~117.6kW拖拉机及其配套产品;0.2~1.5t三轮和四轮农用运输车,车型有1735个;有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全过程生产需要的各种动力及配套机具;有适应南方水田生产的拖拉机、耕耘机、收割机;有适应北方旱地生产的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有适应山区农业生产的小动力及配套农具;有适应一年一熟制和一年多熟制的农机具等等。到1998年,全国农机动力保有量4.49亿kW,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保有量分别达到72.1万台和120.32万台,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保有量分别达到1136.24万台和1457.7万台。
(2)农机的技术难度和大小反差很大
农机技术当属收获机械最复杂。收获机械有谷物收获机械,玉米、棉花、薯类、甜菜、花生、甘蔗、麻类、蔬菜、果类、采茶和芦苇收获机械等。 不同作物的收获机械分别采用切割、拨取、碾轧、挖掘、采摘、摇振、激振以及抽吸等方式来收取各种作物的种子、果实、茎叶、根茎等不同部位,然后用打击、揉搓、梳刷、碾压等原理来脱粒加工;用尺寸、形状、比重、表面光滑度等特征差异和气流飘浮特性的差异进行分离、清选和分级;用碾轧、切削等原理清理收取物等等。 当今最大的机械,莫过于大型喷灌机,半径长达415m,如同巨龙,由动力机、水泵、管道、喷头、行走机构、控制系统等组合起来的喷灌机具。与微型喷灌机射程半径1.5~2.0m相比,反差270多倍。 我国生产的大型轴流泵口径为1.6~4.5m,单机流量8~60m3/s,配套动力800~6000kW。主要参数反差2.8~7.5倍。
(3)农业使用要求可靠性高、适应性强
农机的作业场合、工况环境、技术精准要求等都直接关系到作业适时性,它是农业机械化生产一个重要的经济评价参数。同一作业,完成日期不同,效果差弃甚大,""春争日夏争时"",播种及收获作业对适时性要求最为敏感。如播种小麦在最佳时期,小麦分蘖多、可安全过冬,反之则影响次年产量;谷物收获最佳时期是成熟度合适、籽粒泡满,若拉前或延迟收获,则产量与质量均会遭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适时播种期和收获期北方为10~20天,南方则要求更严,不超过15天。在作业适时期,机械不适应作业的工况环境或机械本身质量不可靠出故障延期,这就意味着收益的降低。目前我国农机产品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只及国外同类产品的1/3~1/2。要限期扭转这种局面。
(4)农机科研周期长、投入大
农业生产中,种植业、林业、渔业的开垦、种植、营林都受到季节性影响,农机研制经过设计、试制、性能试验、生产试验、推广示范等步骤才能用到生产中去;生产试验和推广示范都受到农业季节性制约,错过生产的季节性工况环境,只能等下一个年度再进行,所以,一种新机型的诞生,一般需要经过3~5年,有的甚至更长。因此农机科研周期长,消耗的物力和人力多。
(5)农机产品要与农业新技术同步发展
当今,集约化可持续农业被视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路线。新世纪新一代农机产品必须从节约农业资源、从减少或避免农业污染、从生产绿色食品和创建科学的生态农业入手,研制一套适应可持续农业技术发展的成套机具。这套农业装备重点包括:1)提高土壤可耕性和减少土壤污染的新型耕作植保机具;2)开发节约与合理施用淡水、化肥、农药和种苗等农业资源的新型农业装备;3)提高复种指数有效利用热资源的间作套种机具;4)开发设施农业技术与设备;5)开发自然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技术与装备;6)发展精准农业技术与设备等等。农机只有紧紧跟随农业新技术,与农艺紧密结合,才会形成新的增长点,农机市场才会持续发展。
(6)农机产品价位低,需要国家扶植
农机产品服务于""弱质""农业,这是在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仅有世界平均数的1/4(0.096km2/人)、一家一户为主的经营农业的情况下出现的弱质问题。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不高,所以购买力有限,1998年农村人口年均购买农机支出约40~50元左右。这限定了农机产品价位不能高,所以农机产品的研制与生产必须考虑这个现实。因此,国家对农机生产企业征收13%的增值税、对农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15%征收,比其它行业优惠4~5个百分点。
3.农业机械产品市场特征分析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实现了市场调节,全方位面向市场。农机市场由改革初期不热,到持续红火10多年,农机保有量大幅增加。可是,最近几年农机市场内销不热,外销出口升温迟缓,农机市场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1)农机市场竞争加剧、效益下降
农机市场由卖方市场完全转向买方市场后,经过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农机市场持续红火,从而导致投资过度,竞争加剧,由此引发重复建设,低水平生产力过剩,供大于求,产量连续下降,1998年大中型拖拉机产量6.35万台,比1997年下降21.6%、比1996年下降24.1%;小型拖拉机也出现类似情况,1998年产量168.77万台,比1987年下降7.8%,比1996年下降13.1%;机动植保机械、场上收获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机械,1998年产量均比上年度下降25.20%、26.10%、20.40%、6.70%、15.85%。企业为占领市场,只好用降低产品价格的办法参与市场竞争。据了解,一台15hp小四轮拖拉机,成本最低的单台成本为7800元左右,而有的企业售价低于7000元。1997年小型拖拉机平均降价在600~700元;三轮农用车平均降价800元左右;单缸柴油机平均降价在200~300元。仅此三类产品就减少利润40亿元。""降价战""使1997年农机全行业利润比上年度下降47.2%。
(2)农户主导农机市场,农民收入制约农机市场
农机的购买、使用和管理""三主""方针的贯彻执行,农户私人所有比例很大。1998年农机保有量所有制份额中,农户占78%~98%,如大中型和小型拖拉机农户份额占78.89%和98.21%,农用载重汽车和农用排灌动力机械农户份额占89.47%和84.5%。在农业机械原值中,农户份额占84.69%,达2007.31亿元。在以农民购买和经营农机为主的市场情况下,农民的收入直接影响农机市场。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不到4%,增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这是继1997年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回落4.4个百分点之后的继续下降。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下降,如小麦下降13%,大米和玉米下降18%和28%。
(3)农机市场地区间产销变化大,季节性销售显著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农机的地区间产销变化最近几年更为突出。据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1997年初产销下降的分别有15个和17个省、市、自治区,到年底产销下降的省、市、自治区分别有22个和26个。产销发展突出的是山东省,全年农机工业总产值188.8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3.40%,销售增长18.2%,跃居全国第一位,而江苏省农机工业总产值155.7亿元,比上年下降20%,由连续多年的全国第一位农机生产大省退居第二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联合收割机产销拉动,农机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幅达40%。河北和广西农机工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8.3%。河南、安徽、浙江、四川农机工业产值分别比上年下降2.7%、4.1%、15.1%、4.1%。 据最近两年的统计,农机产销与季节关系极为密切。如1998年和1999年农机总产值,3月份比同年的6月份分别高25%和31%。3月份小型拖拉机销售量,分别比6月份高79.7%和83.6%。这说明春季是农机产销的旺季之一。
(4)大型和小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农用运输车等将是""十五""期间最畅销产品
集约化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推行,对农业耕作质量有较高要求。在提高土壤可耕性和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业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在提高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设施农业方面,都需要大型和小型拖拉机。 大型轮式拖拉机(58.8kW以上)市场最走俏,履带式拖拉机发展迟于轮式拖拉机。预测""十五""期间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和履带式拖拉机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1.82%和1.15%,2005年保有量分别达到62万台和18万台,产品结构比由76.6:23.4变为77.5:22.5。 手扶式拖拉机增长超过小四轮拖拉机。""十五""期间小四轮和手扶拖拉机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2.95%和5.04%,2005年保有量分别达到714.8万台和729.2万台,产品结构比由52.02:47.98变为49.5:50.5。 ""十五""期间、联合收割机以年均递增6.3%的速度增加;农用三轮和四轮运输车以年均递增8.0%的速度增加。
(5)国内农机市场已成为国际农机市场的组成部分
据海关统计,近5年我国农机进出口总额累计85.06亿美元,其中进口66.3亿美元,出口18.76亿美元。同期农机销售总额累计为3324.01亿元。依此测算,我国农机企业国内市场份额为83.2%,进口农机产品国内市场份额为16.8%。
""九五""前三年,共引进JD1100系列谷物联合收割机、韩国东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德国克拉斯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等项技术。通过中外合资,独资或合作引进了日本洋马,久保田、纽荷兰16kg/s大型谷物4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三久、金子水稻烘干机,联合收割机、金属橡胶履带等4项技术。进口了热处理成套设备,颗粒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生产工艺设备,3t种子加工设备、油脂生产副产品综合加工技术装备等产品。
国内农机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这是我国农机面对即将加入WTO不可回避的问题。大中型农机产品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更多的进入中国市场,这些跨国公司正在我国创办独资合资企业,从产品的进入转变为通过资本技术进入,争夺我国国内市场。加入WTO,虽然为我国农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主要农机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都落后于发达国20年左右,形势依然是严峻的。国家要加大对农机产品市场的扶植力度,制定新策略,建立健全农机质量监督与检测体系、农机科技开发与创新体系,保证农机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登上新台阶。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