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收获机械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时间:2009-10-30 11:37:3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天石
  自1995年以来,我国收获机械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以收获麦类作物为主的自走式和与拖拉机配套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发展迅猛,生产企业由20多家猛增至近200家,产品也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多个系列。在连续3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后,进入1999年,由于受供求关系的改变,买方市场的形成,以及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收获机械全行业特别是联合收割机行业的市场状况,与前几年相比出现了较大滑坡,市场销售开始陷入低谷,整个行业的发展趋于缓慢,行业内多数企业都处于困难时期。
  1.小麦联合收割机
  我国小麦播种面积约0.3亿hm2,其中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和安徽等产麦大省机械化收获作业程度比较高,机收面积达80%左右。就全国来讲,小麦机收面积已达到65%左右,这就说明,我国小麦收割机已经是很成熟的产品,基本上形成自走式和背负式两个系列机型,大、中、小功率联合收割机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用户的需求。大型联合收割机主要适用于东北、西北大面积大地块,购买者多是军垦、农垦以及家庭农场。中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约占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8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机器性能可靠,收获效率高、价位适中,并且适应了中小地块收获作业。小型联合收割机以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适合个体农户家庭使用等特点,在市场中也有一定销量。
  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在1999年前产量在1万台/年以上,由于制造技术含量低,配套动力可综合利用,价格便宜,在农村有着很大的市场。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背负式联合收割机产销量下滑幅度远大于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连续几年以20%左右的速度下滑,据统计,到2002年上半年,累计产销量不足1万台。主要原因是背负式联合收割机生产效率低、损失率高,与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相比有较大差距。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01年生产联合收割机23286台,与上年同比下降13.4%;销售22299台,同比下降15.6%;库存量4826台,同比增长6.3%。其中,销售量较多的产品是中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配套动力36.1~44.1kw,以收获麦类作物为主,主要机型有谷神-2型、中原-2型等。
  量大面广的割晒机和机动脱粒机产销量下降幅度大,全行业销售收入和销售量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受这两类产品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割晒机和脱粒机进行分段收获作业,效率低、损失率高,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也严重。过去主要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加之联合收割机大量推广使用,导致了割晒机和机动脱粒机的市场萎缩,预计今后的产销量还会继续下滑。
  2.水稻联合收割机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0.31 hm2,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和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机械化程度约占15.4%,与小麦相比,水稻生产的总体机械化水平还很低。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对水田收获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加,需求量集中在南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国内水稻联合收割机主要有两种型式,全喂入自走履带式和半喂入自走履带式。现在生产的全喂入自走式橡胶履带水稻收割机,能在泥脚深15cm左右的田间作业,转弯、转移方便,清选效果好,损失率低,适合南方水稻产区收获作业,很受用户欢迎。预计今后几年市场需求量将稳步上升,主要生产企业有浙江湖州联合收割机厂、浙江台州柳林收割机有限公司、浙江台州路桥三联收割机制造有限公司和广东金浪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等。半喂入自走式橡胶履带水稻联合收割机,对作物适应性强,适合收获湿度大、难脱粒的单季稻及倒伏水稻,能保持水稻茎秆完整,作业效率高。我国一些水稻产区非常需要这种机型,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投资多,售价高,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估计短期内难以有很大发展,主要机型有无锡拖拉机厂生产的太湖-1450型。目前在我国使用的半喂入进口洋机,主要有日本久保田公司生产的PR0488型,日本洋马公司生产的CA355EFLG型,韩国生产的LG东洋收割机和从日本、韩国、台湾等地进口的二手机。日本机型发动机功率大,生产效率高,作业损失低,使用可靠性好,但价格昂贵,在没有政府部门扶持的地区,多数农民无力购买。一些机器在使用上出现过一些问题,加之“三包”服务不到位,维修配件又跟不上,经常发生退货现象。进口二手机虽然价格便宜,但由于进口渠道混乱,多数机器没有售后服务,无处购买维修配件,有些机器工作不满一季度就出问题,有些机器根本就不能使用。
  3.玉米联合收获机
  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展缓慢。我国玉米种植面积0.23hm2,仅次于水稻和小麦,机收比例约为1.7%。近几年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开发成为热点,研制的厂家多,产品的规格型号也比较多,但多数处于开发、试验、改进和提高阶段。有些企业已投入小指生产,产量都不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有的机型主要以3行自走式为主,但价格高,投资回收慢,农户购买困难;背负式与小四轮或36.8~58.8kw拖拉机配套使用,价格远低于自走式,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牵引式生产效率低,又不适宜小块地作业,市场逐年萎缩。另外在现有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上,装配玉米割台也可完成玉米收获作业,但拆、装割台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并需较长的时间,只适宜大块地使用。分析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一是采用板式摘穗机构、不带剥皮的玉米机,排茎装置达不到要求,果穗箱中的短茎和叶子比较多,需要完善和提高。二是采用卧式摘穗机构有啃颗现象,损失偏多。三是我国玉米种植行距各地不一致,而现有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多适应1种行距,这就限制了它的推广使用。四是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可靠性和作业性能存在一些问题,也影响推广使用。
  4.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及市场前景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走访用户、企业反映以及行业内专家的分析,我们认为制约收获机械行业特别是联合收割机行业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家对粮食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高产低质的粮食种植面积大幅缩减。改变了过去追求产量的生产模式,向着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发展。据悉,国家从2000年开始,粮食种植面积逐年调减,这势必影响收获机械的销售市场。
  (2)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增产不增收,收入受到较大影响。其次,由于城镇下岗人员增多,许多工种被下岗人员顶替,农民只好返乡务农,经济收入减少,这些因素使开拓农村市场难度进一步加大。
  (3)各级政府对购机户的补贴逐年减少和取消。前些年有些地区的政府部门,为了加速农机化的进程,对购机户进行层层补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补贴会逐年减少或取消。
  (4)社会保有量相对饱和。收获机械产品的产销量过去连续几年在高位运行,社会保有量迅速增长,产品出现相对饱和,造成内需相对萎缩。
  (5)农村租赁业的兴起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发展,改变了一家一户购机搞生产的格局,使有机户有活可干,无机户不愁种田,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也减少了盲目投资购机。
  (6)多元化经营导致农村市场分流,竞争加剧。一些企业抢占市场,让利销售,一机多价,互相倾轧,形成高本微利状态,使企业效益下滑。市场缺乏更新换代的热点产品,产大于销,供大于求,用户对产品品种选择余地较大。
  展望收获机械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为突出。其中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竞争和售后服务竞争等将是竞争的重点。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我国加入世贸带来的新形势,收获机械行业各企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