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科研推动玉米收获及秸秆利用机械化
时间:2009-10-30 11:38:1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阿卡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玉米种植。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玉米生产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重视和发展玉米机收,是农业机械化的当务之急。玉米收获机械化问题不解决,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就不可能全面实现,更谈不上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会受到影响,玉米机收是继小麦之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又一重大战役。为打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攻坚战,2006年,山东省农机办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设立了《山东省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发展研究》课题。组织农业和农机化方面的专家,对山东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背景、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发展格局、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系统地实地调查和前瞻性的战略研究。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确立了今后山东省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及步骤、发展区域格局,提出了推进科学发展的相应技术模式、服务组织模式、发展对策措施等。为全面推进我省及至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极大地推动了全省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科学快速发展。

  一、确立了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原则

  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山东省农机办把农机化发展战略重点向玉米生产机械化转移,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通过课题研究,确立了“中部率先发展,东部加快步伐,西部跨越提升,全省整体推进”的发展总体思路。

  在推进发展的原则上确立了八条具体实施原则:

  一是在机具研发上,坚持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继续完善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整体性能,提高机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快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试验与示范,为扩大推广提供技术储备。

  二是在机具推广上,坚持悬挂式机型与自走式机型相结合,以悬挂式为主,先行总量扩张,逐步优化机具结构。

  三是在发展布局上,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高标准起步,优先发展大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山区和丘陵地区可以发展适应山地作业的各类玉米收获割晒机械和中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重点推广玉米收获青贮机械,着力推行摘穗青贮或穗茎兼收的收获模式。

  四是在政策扶持上,继续发挥各级财政资金补贴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农民购买和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特别是在玉米主产区继续把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为补贴重点,积极探索实施农机作业补贴,强化政策引导,加快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普及步伐。

  五是在经营方式上,大力推行购机入股、租赁经营、合作经营等模式,优化配置机具、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大力推行玉米收获机械跨区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具的使用效益。

  六是在技术服务上,以培训为重点,组织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培训机构对农机手特别是新购玉米收获机械的农户,进行用前培训、用中服务、用后回访,提高其使用操作水平。

  七是在作业模式上,将玉米机收与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结合起来一起抓,大力培育农机作业市场,培育发展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合同作业、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和“一条龙”作业,以玉米机收的大发展带动保护性耕作的大推广,以保护性耕作的整体推进带动玉米机收水平的全面提升。

  八是在工作指导上,突出抓好创新示范和辐射带动,并通过召开现场会、督导检查、考评奖惩等多种形式,对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进行指导和推动。

  二、提出了发展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分析论证,提出了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目标,即:2010年全省玉米机收率45%以及 “十二五”期间达到70%以上的发展目标。

  三、提出了区域发展新格局

  根据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思路和“分类指导,区域突破,梯次推进,全省提升”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率先发展区、加快发展区、跨越发展区、跟进发展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科学的发展布局,为全省整体提升注入活力.

  四、确立了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模式

  玉米机收是秋季农业生产的重头戏,也是秸秆禁烧的关键季节。通过专题研究,本着便捷、实用、高效的原则,对现有的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确立了以机械摘穗 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收获为主要模式的5种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和以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以及保护性耕作秸秆覆盖为主要模式的3种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模式。

  五、提出了农机服务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首次系统提出了推动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需建立的支持保障体系、作业服务组织、作业服务模式。

  支持保障体系包括: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人员技术培训体系;技术创新生产体系;维修服务保障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信息中介服务体系。

  作业服务组织包括:基层农机站;乡村农机合作社;农机股份作业公司;农民农机作业公司和农机作业大户。

  作业服务模式包括:订单作业服务;“一条龙”作业服务;区域分工作业服务;龙头企业专业化服务;跨区作业服务和自由流动作业服务。

  六、分析了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措施

  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快发展的氛围和技术基础。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思想观念因素。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对于从手工收获玉米直接发展到用联合收获机械收玉米,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和接受的过程。2.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因素。机械收获需要农民支付一定的作业费用,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机械化使用的进程。3.发展成本效益因素。机械购买成本、作业使用成本及收益的高低影响农机手购机作业的积极性。4.农机农艺配套因素。影响着机械的大面积规模化应用。5.机具质量因素。推广应用的作业机械产品质量水平影响着机械作业生产水平。

  针对制约因素,研究提出了七项对策措施。

  1.政府重视。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重要意义的认识,把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综合评价体系之中,并作为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具体措施。同时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程度,大力营造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2.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逐步形成全方位扶持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机制。实施农机作业补贴政策,降低作业价格。完善国家农业机械作业用油补贴政策,改进补贴的方式、对象和补贴的标准,实行按农机作业数量补贴,提高补贴标准,重点向玉米机械收获作业机械进行补贴。国家在信贷、税收等方面应对玉米收获机械研发生产给予倾斜扶持,支持玉米收获机械科研生产单位进行新技术新机具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分类指导。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别不同的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和工作基础,按照“中部率先发展,东部加快步伐,西部跨越提升,全省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分类进行指导。工作中,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根据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分别在鲁中先行区、鲁东推进区、鲁西跨越区和鲁西南跟进区确定不同的发展模式,并选择部分带头县,典型示范,分类指导,使每个区都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4.市场拉动。充分借鉴小麦跨区机收的成功经验,针对秋季的实际情况,整合机械、技术、资本、服务资源,努力抓好秋季跨区作业市场培育、完善和发展工作。加大玉米机收跨区作业的组织引导力度,积极扶持发展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等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农机作业市场主体。

  5.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大技术研究开发力度,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全方位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快生产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健全完善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的行业协会,整合管理、技术、生产资源。

  6.标准化生产。一是在农艺上推动玉米种植的标准化。二是推动玉米种植模式按区域的基本统一。三是推动玉米收获和秸秆还田的标准化作业。四是推动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主要部件的标准化。

  7. 将玉米机收与保护性耕作一起抓。玉米机收之后,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紧接着进行免耕播种,实行小麦保护性耕作,是山东省近几年实践的一条成功之路。把玉米机收与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共同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山东省农机办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准了发展对策。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了理论研究与实施推进结合,理论研究与调查实证研究相结合,坚持边研究、边应用、边推进工作、促进发展。自2006年课题设立开展研究到2008年,全省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全省玉米收获机的年产量突破1.5万台,占全国的三分之二,玉米收获机的总体生产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全省玉米收获机发展到2.4万台,完成玉米联合收获面积1600多万亩,机收率达到了35. 8%,比上年增加10个多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完成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3100万亩,占玉米面积的68%。分区发展格局被纳入省“十一五”农机化发展规划,作为省农机部门指导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依据。

  2008年,率先发展区的淄博和东营两市玉米机收率都超过了70%,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淄博市的桓台县被中国农机学会确认为全国玉米机收第一县。山东省农机办通过对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进行战略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在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实现了量和质的双重飞跃,取得了速度和效益的双重提高。实现了玉米收获及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的科学发展,创造了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山东速度”,也为全国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