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中国种子加工技术与设备概况及发展
时间:2009-10-30 11:38:3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玛奇
种子加工是指对种子从收获到播种前采取的各种技术处理、改变种子的物理特性、改善和提高种子品质的过程。种子加工是提高种子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种子商品化的关键环节。据统计,种子经过加工处理,单产可提高5%一10%,国家从“九五”起,把实施“种子工程”作为科教兴农和实现新时期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来抓,但是我国种子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较大,不少设备仍然需要进口。

1技术创新体系概况与存在问题

国内种子加工技术创新队伍主要包括:2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质量检测中心和多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种子加工设备企业。从事种子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约300余人,国内目前这项工作以研究机构为主,主要包括农业部南方种子加工工程技术中』自、农业部种子加工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等。
当前,研究开发体系及队伍已基本形成,研究开发手段也基本具备,研究项目以国家及地方政府设立并投资为主,少量为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发。近20年来,我国种子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为:(l)政府行为多,企业行为少;(2)单体行为多,联合行为少;(3)断续性研究多,持续性研究少;(4)引进消化多,自主创新少;(5)在引进消化国产化中,仿其形的多,仿其神的少;(6)整机研究开发多,基础研究少;(7)低水平重复多,高水平成果少;(8)产、学、研优势互补协作体系未能真正形成,科研单位也搞生产,生产单位也搞科研,但研究和生产都没搞好。

2主要种子加工设备概况

2.1种子干燥设备
我国目前已经开发应用的种子干燥机械主要有:固定床式种子干燥机、交替通风式种子干燥机、横流循环式种子干燥机、多级顺流式种子干燥机、混流塔式种子干燥机、低温循环式谷物干燥机等。另外太阳能干燥、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等新型干燥技术也先后应用于谷物种子的干燥冈。低温循环式种子干燥机,具有低温、干燥均匀、热耗低、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在种子干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不足,很少研究热风温度、干燥时间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对不同类种子干燥缺少相应的实验数据,实际操作中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缺少适合种子干燥的专用机型和特定工艺。
2.2种子清选分级设备
目前,我国已能生产的清选分级设备主要包括风筛选、窝眼选、重力选、圆筒筛分级选。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在吸收消化多国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创新基础上,开发出的sx一型风筛选、SXw一5型窝眼选、sxz一5型重力选,一举冲破我国种子加工设备长期低水平重复的局面,其技术性能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实现“替代进口”创造了基础。同时,相关企业也积极研究开发种子清选分级设备,较好地促进了我国种子加工水平的提高lao目前,我国的种子清选分级设备都是消化吸收先进国家技术装备的产物,在制造工艺、使用材质、加工精度等方面应该深人研究,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制造质量,尤其是可靠性;而且我国种子清选分级设备多为通用型设备,缺乏专用机型。
2.3种子包衣设备
我国目前主要农作物种子年需求量约为1250万t,但经包衣处理的种子还不到种子总量的15%,尤其是对蔬菜、农林作物种子的包衣需求方面更为迫切。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农业即将面临一次红色革命即种子包衣技术革命M。
浙江杭州钱桥机械厂等单位吸收20世纪90年代国外同类产品的最先进技术,研制成新型种子包衣设备,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农业部南方种子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在消化吸收多国先进技术基础_七,并结合国情进一步创新,研制而成的新一代种子包衣加工设备:SB一型智能化种子包衣机,广泛适用于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棉籽、牧草籽、蔬菜种子和林木花卉种子包衣加工。
2.4种子计t包装设备
种子计量包装设备是从其它颗粒类物料计量包装设备发展和演变而来的,而且与其它颗粒类物料有很大的通用性,目前产品型号已达几十种,其技术性能和制造质量均相对比较成熟和完善基本卜不存在进口问题。但种子计量包装设备标准中规定其计量误差要小于0.2%,这个目前很多产品,尤其是小计量包装设备还较难达到。

3种子加工设备生产概况

我国当前已有20多个专业种子加工设备制造厂家,在脱粒、烘干、除芒、脱绒、磁选、风筛选、带选、螺旋分选、圆筒筛选、窝眼选、比重选、包衣、丸化、计量称重包装等均有产品,其中有些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种子加工设备单机年生产能力达5(XX)台,并已呈明显供大于求态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种子加工设备生产企业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存在问题为:(l)绝大多数制造厂家基础差、底子薄,整体加工能力、技术水平、质量保证体系均比较粗放低下,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也十分低下;产品的技术性能和制造质量(尤其是可靠性)普遍粗放低下。(2)未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系列型谱,主要以3山和5比为主,10呱以上的目前还是空白,仍完全依赖进口。(3)通用型产品多,专用型产品少。(4)各企业自成体系,零部件的通用性很差。(s)厂家不少,形成批量化的不多。(6)短期行为多,长远打算少。门盲目性多,计划性少,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现象十分普遍。(8)未能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优质难以优价,降质压价、恶性竞争现象十分严重,实现“替代进口”举步为艰。

4种子加工流水线概况

我国现已拥有种子加工流水线约以刃多条,单机种子加工设备以X犯多台,流水线多以5比和3呱为主,设备为全部或大部分进口的流水线有100多条,单机以移动式复式作业机具为主,生产率多为lt/h、1.st/h、Zt/h。年总体加工能力为5(X)万t,占全国用种量的2/5左右。发达国家的主要农作物种子均实现种子加工处理,而且已实现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精细化、外向化。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我国分别利用政府资金和世界银行贷款从国外引进建立了一批种子加工成套设备,这些设备的引进使我国的种子加工工艺与设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起到了示范作用。随着我国种子加工水平的提高,我国完全具备了利用国产设备建设高水平的种子加工生产线的能力。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先后在江苏盐城、黑龙江哈尔滨、江苏洪泽等地建成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种子加工生产线,具有较大的示范与推广价值。

5长期大量进口的症结简析

多年来国内种子加工单位在选择种子加工设备(尤其是种子精选分级设备)时始终处于两难之中,国产设备价格便宜,最便宜的3种精选分级设备合计仅为十几万元,但技术性能和制造质量又十分低下,有的用一两年就爬窝了;进口设备技术性能先进,质量优良,但价格又十分昂贵,通常为80万-100万元(不含税)。“九五”期间,国家在实施“种子工程”中许多单位不得不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种子精选分级设备。当前不少用户仍然有着强烈的“依外”(依赖进口产品)心理和“排内”(排斥国内产品)心态。究其原因主要为:
5.1研究开发投入少,技术起点低,产品结构陈旧种子加工设备门类繁多,结构复杂,研究开发成本较高,而我国种子加工设备研究开发的多元化投人机制尚未形成,近年来,种子加工设备的研究开发才被列为国家攻关项目。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不少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通过引进消化,虽研制开发出了不少种子加工设备,但由于引进技术起点低,设计水平也低,产品结构陈旧。
5.2制造企业经济实力与加工能力低下.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多数种子加工设备制造企业不仅加工设备陈旧,加工能力低下,工艺水平落后,而且缺乏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原材料的选用和采购上存在着严重的以次充优现象,在零部件的加工和整机的装配过程中,普遍缺乏严格的质量把关机构与专业技术人员。这样的制造厂家很难生产出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种子加工设备。
5.3价格竞争为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进入“降质压价”的竞争怪圈1986年国家利用世界银行种子商业化贷款,从国外引进了一批种子加工设备后,国产设备性能更加相形见拙,市场竞争压力趋大。国内不少种子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则缺乏长远发展打算,抱着卖一套算一套的思想,进人了靠降质压价(靠降低质量、压低价格来抢占用户)和给回扣等不良手段进行竞争的怪圈,从而更加影响了国产种子清选设备的提高与发展。

6行业主要发展趋势与对策

自“九五”国家实施种子工程以来,种子商品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种子公司在政企分离后,竞争日趋激烈。《种子法》出台后,随着市场竞争趋于规范,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逐渐形成,以及人世后种业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对种子加工技术与设备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子加工技术与设备行业呈如下主要发展趋势:
6.产、学、研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是大势所趋我国种子设备生产企业基本.上是“散小低”的小生产格局,生产经营规模小,产品低水平简单重复严重,企业创新能力低下,研究开发队伍和创新手段薄弱。因此,产、学、研有机联合,优势互补既是行业技术进步的需求,也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充分鼓励产、学、研结合,充分调动科研院所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开发一些高效、低能耗、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断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6.2大型种子加工设备的潜在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种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种子行业出现了集中化、集团化、规模化的明显趋势,对大吨位(101八1以上)种子加工关键技术设备的潜在需求越来越大,如果大吨位种子加工关键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继续滞后,就很难避免出现大吨位种子加工关键技术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因此,应加强“大吨位种子加工关键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
6.3提高产品质t是实现“替代进口”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仍未摆脱关键技术设备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国产化设备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则是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实现“替代进口”的关键所在。因此,种子加工设备制造厂一定要在完善制造手段、改进制造工艺、提高加工质量、强化质量保证体系下功夫;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国家法定部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6.4种子加工的环保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种子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噪音、药物等污染问题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从而对种子加工设备的环保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种子加工设备从主机到辅助设备的研究设计,均应充分重视其环保性能,特别是加工车间室内外粉尘浓度含量、噪音及药物安全处理与排放等。
6.5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全面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实践证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是加快我国种子加工设备行业技术进步的行之有效的便捷之路,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工作,并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加大国产化创新力度。种子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内容,要由以常规主机研究开发为主向辅助设备、特殊设备方向发展;要由结构研究为主向应用基础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方向发展;要由以大田粮食作物种子加工设备研究开发为主向蔬菜、花卉、牧草种子等专用型加工设备研究开发方向发展,全面推进种子加工行业技术进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