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我国努力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步伐
时间:2009-12-28 09:35:33来源:作者:尤丁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一体、城乡一体的信息化,用信息技术装备农村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多个方面、多个环节,改造传统农业,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的具体体现。要进一步落实好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进规范化和标准化。要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据有关媒体报道,2009年7月,农业部与中国移动联合签署“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未来三年中国移动将投入700亿元,用于农村基础通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农业部与中国移动将在农业产业信息化改造、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技术应用、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建设等五个方面展开合作;合作期间,农业部与中国移动将联合推进具有我国核心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在农业部门的应用,建设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基层电子政务平台、全国应急指挥调度等系统。

    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化工作

  农业科学技术要统筹考虑多个方面的作用和集成。早在1958年,毛主席就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字宪法,即:土壤、肥料、水利、良种、合理密植、植物保护、防止病虫害、田间管理、工具改革等。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业科技贡献巨大,我国实现了5~6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新换代,与其它因素共同作用,使粮食亩产从69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330公斤,提高了3.8倍;总产从2300亿斤提高到2008年的10570亿斤,提高了3.6倍。实现新时期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还要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农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国农业专业科技人才10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近800万人,农业技能人才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各200万人左右。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跟踪式”、“模仿式”比较多,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仅有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三是科研、教育、推广三个体系衔接不紧,有的甚至严重脱节,还有一些领域“重竞争、轻协作”问题突出,影响了整体合力。

  针对这些情况,今后要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重点支持良种培育、生物技术、节本增效、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对2008年启动的转基因重大专项,要争取尽早获得一批重要具有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核心技术,育成一批抗逆、抗病虫、优质、高产和优良品种;要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研究开发和推广建设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实用型农业装备和设施。二是要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线,努力打造科技合力,今年农业部与科技部签订了协议,合作共建中国农业大学等8所高校,推进农科教结合。三是引导和鼓励强企业之间加强协作,尤其是良种企业,要从有利于国家利益、企业共赢、强农惠农的大局出发,加强联合,尽快提高我国种业的整体水平。四是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水平。五是更好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受训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农民更多地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