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2009年我国农机化发展中热词大盘点(二)
时间:2010-03-09 16:26:13来源:作者:新生
农机服务组织

   如果说我国曾经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体存在着争议的话,那么如今,这样的争议正随着农机服务组织的蓬勃发展而消失。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是今后农机化发展的主体力量。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飞速发展。2009年,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预计达到1.3万个,农机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农机经营收入预计将达38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作为我国农机化发展主体力量已然成为了业界共识。

    如今的农机服务组织既担负着推广农机化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应用和促进农机农艺结合的责任,还逐渐承担起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重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可以预见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农机服务组织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保护性耕作

    200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规划》将在我国北方15个省(区、市)和苏北、皖北地区实施。预计到规划期末,通过各类项目建设与辐射带动,全国可新增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1.7亿亩;建设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技术中心1个。根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国家将支持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建设保护性耕作工程区,配置保护性耕作机具,完善配套设施设备,增强耕地保墒抗旱能力。

   农业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工作,机具系统与技术模式基本成熟。实施保护性耕作能够起到抑制农田扬尘、增加土壤有机质、蓄水保墒、节本增效等作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然而,目前我国推广应用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部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启动保护性耕作工程,可谓正当其时,对于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