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中国烟草机械工业在发展中进步
时间:2010-06-24 10:17:17来源:作者:新生
     随着烟草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烟机工业自1988年组建中国烟草机械公司以来,为了振兴民族工业,发展中国烟机事业,在国家局党组的领导下,烟机人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十余年来,得到了令人瞩目的稳步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烟草行业像其他行业一样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与发展的需要,烟草机械工业在“七五”、“八五”期间开展以扩大生产能力为主的大规模技术改造。为满足卷烟工业更新换代,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烟机工业由原先轻工机械的二三家制造修理企业迅速发展为由机械、船舶、电子、航空、航天等多行业、50余家烟机定点生产企业组成的中国烟机设备联合公司,先后生产了数千台各种机型、功能的烟机设备,基本上满足了烟草行业发展阶段对生产设备的数量、能力要求,使烟草行业在“七五”、“八五”期间迅速崛起,利税逐年大幅度递增,确定了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烟机工业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近几年随着烟草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卷烟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品种效益型”、“管理效益型”转变。随之,对烟机设备的需求也由追求“数量”转向追求“档次”,烟机工业经历了一段艰苦的“低谷”期。

     面对这样一种形势,中国烟机如何发展、前进,摆在了所有烟机人的面前。市场是无情的,“只有发展是硬道理”。在国家局党组领导下,烟机工业从1994年开始进行了第一次战略调整,体制上从“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技术上“从引进技术向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转变”,在市场上“从国内市场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自1995年以来,发展步伐加快,截止到1999年,中国烟机工业现状已较1995年以前,发生了重大变化。
可喜的成绩

    坚持和完善“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烟草专卖制度,是烟机生产企业不断技改投入、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烟机工业紧紧围绕“狠抓基础,稳中求进”的烟草行业工作指导思想和“1144”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基本建设,实施技术改造,大搞新产品开发,依法生产经营,强化基础管理,狠抓产品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集团公司的成立是我国烟机工业在未来市场上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1998年以前,烟草行业烟机生产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松散,自我改造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产品档次较低,散、乱、低、差的现象较为严重。为此,经国家局批准,1998年底组建并成立了烟草行业第一个全国的专业性集团公司——中国烟草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家局的大力支持下,加大对集团公司的管理和投资力度,给企业注入了生机,增强了企业活力,使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业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全部扭亏为盈。

      执行国家局技贸结合、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正确方针,是加快我国烟机行业技术进步和提高国产烟机市场竞争能力的成功途径。“七五”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我国烟机工业的科技进步。“九五”期间,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在消化基础上创新,在创新基础上发展,批量生产了国产烟机主力设备,基本满足了国内卷烟工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实施技术改造、提高现代制造技术水平,是确保我国烟机工业各项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基础。“九五”期间,我国烟机生产企业痛切地认识到:只有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自我开发能力和装备水平,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九五”前期,各烟机生产企业在资金特别困难的情况下,采取贷款、租赁等手段,加大自我改造力度,使企业的装备水平有所提高。“九五”后期,由于国家局的大力支持,使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明显加强。这期技术改造完成后,企业的装备可望达到国内机械行业先进水平,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继续对烟机集团的核心企业和控股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是我国烟机工业不断进取的动力。根据国家局《关于组建中烟机械集团和中国烟草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和集团公司及烟机集团的组建方案、章程,继续对烟机集团的核心企业进行合并和改制,对烟机集团的控股子公司许昌、秦皇岛烟机厂进行改制工作。加快集团公司企业改革步伐,继续建立和完善集团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根据《公司法》,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原则,履行好国家局赋予我们的行业管理职能,将烟草专卖体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逐渐由原来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为主,转向经济管理、资产管理为主;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卖方市场经营思想向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买方市场经营思想转变。集团公司要以资本为纽带,实行母子公司体制,对集团公司继续推行和完善“六统一”的经营管理制度(即: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管理);对集团公司企业实行内部经济目标责任制和分级核算,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争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立足于集团公司现有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实现集团公司的资产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理顺集团公司内部企业结构,推进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强烟机集团的建设。
一流的装备、高素质的队伍

       截止到1999年底,中国烟机集团公司拥有各类生产加工设备2373台,其中精密加工设备(大、精、稀类,如加工中心、数控机床)87台。一般测试设备数百台,常规检测器具万余件(套)。各类精密检验测试设备72台,可对现有各种烟机设备原材料、元器件、加工、装配等全过程的精度、质量进行检验测量和质量控制,再配之较完善、全面的国家、行业、企业检测、计量标准和国家二级检测机构及相当数量的持证上岗质检人员,形成完整的质保体系。现有加工生产设备、能力、水平和检验测试手段,可完全满足生产各类烟机产品的需要。目前,中国烟机集团公司拥有6200余人的职工队伍,专业技术人员达1476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49人,中级技术人员514人,初级技术人员884人。1995年以来引进大、中专、研究生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25人,形成一支多专业、多学科、门类齐全、具有技术创新实力的专业技术队伍。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培养、锻炼了一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这支队伍对今后若干年烟机工业的发展、技术进步将发挥巨大作用。
高技术产品

    为加速国产烟机的发展,满足卷烟工业的需求,利用烟草行业集中、统一的优势,以技贸结合的方式,先后从发达国家引进了45项先进的、涵盖烟草机械所有门类、属于国际上80年代末、90年代初技术水平的烟机制造技术,经烟机人的艰苦努力,将这些技术消化吸收,实现国产化,使国产烟机产品在技术档次上大大缩短了与进口烟机产品的差距。有些产品经我们技术人员的攻关,在结构上更趋于合理,更适应中国卷烟工业的生产、使用、维修、保养等方面的技术条件,在某些方面国产烟机的技术档次、水平甚至超过了进口同类产品。

1、在制丝生产线、打叶复烤线、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及在线膨胀设备等产品方面。自1989年以来,先后完成了从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等8家公司引进的16项烟机制造技术的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开发研制烟机新产品300多种。现在,已形成具有不同规格、系列化成套生产的能力。这些烟机新产品具有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可完全替代进口。自行研制开发的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吸收消化进口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的新世纪制丝生产线,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蒸汽隧道法、塔式热风法、流动干燥法等膨胀技术,即可获得较高的填充值,降低消耗,又可使卷烟吸味更醇香可口,提高卷烟成品烟率及卷烟内在质量,完全可以满足卷烟工业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对制丝线产品的需要。

    打叶设备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柔打”和“逆流高效风干”技术,复烤设备采用“低温慢烤”技术,对减少烟叶造碎提高烟叶利用率和烟叶的质量效果显著。设备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90年代同类先进产品水平,自动控制优于引进设备水平。
      新型电子皮带秤是在消化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基础上,通过采用局部方案、新技术而研制开发的新一代电子皮带秤。在该设备的研制开发过程中采用高水平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良好的人机界面,专有技术同开放网络技术相结合,以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中央控制单元,以平板LCD触摸屏作为操作单元,使新型电子皮带秤在称量精度、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控制水平、操作、外观等方面均优于同类产品,与同类设备相比,该机具有明显的优势。

2、在卷、接、包产品方面,先后从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的先进生产技术,陆续被吸收消化,转化成国产化产品,批量装备了卷烟工业企业,成为卷烟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换代、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主导产品。其中ZJ17、19型卷接机组,是集光、机、电、核、微电子、精密机械最新技术于一体的卷烟、接嘴机组,生产能力均为7000支/分,是轻工装备中机电一体化程度、技术含量最高、最复杂的产品之一。

    ZB25型软盒硬条包装机组和ZB45型硬盒硬条包装机组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ZB45型包装机组为卷烟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的首选产品。自行研制开发了YB81型花式烟铝箔包装机和YB51B花式烟透明纸包装机。

     为满足卷烟工业增加花色品种、适应市场需求的需要,先后开发了ZB42型双十支硬盒包装机组;ZB42A型十六支硬盒包装机组;ZB43型硬盒包装机组;抽屉式硬盒包装机组等。

3、其他烟机产品也进行了多项研究开发。如装封箱机,在引进德国FOCKE公司技术的基础上,经技术改进,装箱能力由190条/分提高到200条/分,并增加了缺条检测装置;自行设计的国内最高(24米)货架是建在7米高的二层楼房上、有8台工业机器人装卸的成品物流系统,自行设计开发的辅料库物流系统、烟叶配方库物流系统、备件库物流系列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修、零配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依据国家局有关文件精神,清理、整顿烟机大修理和烟机零配件市场,取得初步成效。各烟机生产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将过去只重视主机生产,向主机、大修、零配件并重转变,积极探索、拓展烟机大修理和零配件经营、管理的新路子,既满足了用户需求,又开拓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中国烟草机械集团所属企业拥有从国外发达国家引进的45项较先进的烟机制造技术和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以及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基本上具有承担国内所有在用烟机设备的大修理、翻新、改造、升级换代的能力。进口件在保证产品整体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国产化率逐年提高。如ZJ17型卷接机组已达100%ZJ19型卷接机组达到77%;ZB25型包装机组达到65%;ZB45型包装机组达到74%。各机型产品可为用户及时大量提供品种较齐全的各种常用、易损零配件,而且产品技术先进,得到国家、行业、用户的认可。烟机科研技术人员的艰苦拼搏,使国产烟机的研制、生产、装配水平大大提高,从零件、结构到整机、机组无不渗透科研技术人员辛勤的劳动汗水和智慧的结晶。现在成批装备卷烟工业的产品均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励。
质量管理与产品质量上新台阶

       中国烟机集团公司各企业经多年来开展GB/T19000标准的宣贯,以及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的要求,《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在各企业内部得以深入贯彻,在烟机集团内形成一种氛围,一种趋势,各企业之间均不甘落后,自觉自愿地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质量体系,并认真地实施。从1995年开始,中国烟机集团公司各企业先后全部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的质量体系认证,烟机集团整体质量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过去国产烟机与进口同类烟机相比,产品可靠性差距较大。自1992年以来,烟机工业企业引进国内外较成熟的产品可靠性理论和方法,每年对主要产品开展可靠性技术指标限期达标考核工作,产品实物质量逐年提高,与国外同类产品在可靠性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经过几年的努力和连续的限期达标考核,且每年对同一产品考核的故障判据都一次比一次更严格,各类国产烟机的产品可靠性大大提高。如:ZJ17型卷接机组产品可靠性技术指标MTBF(无故障工作时间)由原先的110.4小时提高到1998年的237.85小时,1999年较1998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可用度A由原先的95.17%,提高为1998年的98%,1999年考核时达到98.45%,提高了3.28个百分点。有效作业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1999年生产的高速卷接机组有效作业率平均达到92%以上,较1995年提高了1.68个百分点。1999年高速包装机组有效作业率平均达到84.81%,较1995年提高了1.95个百分点。其它机型的有效作业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近年来,烟机工业企业连续、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QC),先后有多项成果获烟草行业一、二、三等QC成果奖。获烟机工业QC成果奖59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18项,优秀奖9项。此项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质量工作的积极性,解决了大量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对提高烟机产品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几年来,根据国产烟机使用状况和用户的意见反馈,各企业围绕产品存在的重点、突出的质量问题,投入大量人、财、物力进行技术攻关,解决了大量问题,使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程度和使用国产机的信心大大提高。如对GA型叶片复烤机存在的问题,对KY127型液压式预压机存在的问题,对CO<SUB>2</SUB>膨胀烟丝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对制丝线存在的问题,对卷接包机组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研究,找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改进的措施,取得了好的成果。

     多年来,整个烟机集团围绕烟机产品质量问题,进行了数千项大大小小的改进提高。从原材料、加工工艺、热处理、加工手段、精度要求、装配工艺和精度、油漆和表面处理等方面,通过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开展工艺突破口活动、实行质量一票否决、质量技术攻关、产品质量与个人收入挂钩、质量问题追究、“质量年”、“质量月”、对分承包方合同评审、开展“让用户满意活动”、“质量整顿”、“制订年度产品质量整改计划”并纳入经济责任制目标考核等活动,产品质量水平均逼近进口同类机型。

   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布,国产烟机整机、大修理、零配件在技术上、质量上、数量上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同类产品,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进口同类产品。

中国烟机的未来

      十五”期间,中国烟草机械集团公司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国家局“狠抓基础、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和烟草行业“1144”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加大科技投入,形成自主技术开发能力为特点;以强化企业管理,降低产品成本为重点;以满足大多数卷烟工业企业需要的国产烟机设备为目的,提高集团公司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保持烟机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目前,中国烟草机械工业经十余年的发展、积累,已初步在产品设计开发、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升级换代、改进提高、生产加工、大修理、日常维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各方面形成规模,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再经过“十五”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烟草机械集团公司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与国外烟机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中国烟草机械集团公司将具备与国外烟机生产企业抗衡的综合实力:高速度、高性能的烟机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并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烟机质量具备国际水平,基本满足国内卷烟生产企业的需要和出口的要求;烟机生产布局合理、工艺先进、结构优化,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的生产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一支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企业家。所有这一切将使中国烟机产品在国际市场拥有较大份额,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将为我国烟草企业的高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