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李万千: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二次创业”
时间:2011-06-07 09:10:30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李煜

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后发赶超”战略目标。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当前全市各级供销社如何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立足“三农”服务,开展“二次创业”,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中实现富农强社,值得我们各级政府和供销系统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

一、思维取向要市场化

市场化运作是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中始终需要坚持的原则。当前影响我市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生产结构单调,产品商品率不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很突出。因此,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市场化运作理念。

1、积极参与市场。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个体经济、个体门店的兴起,我市基层供销社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由于机制不畅、资金短缺、管理不善,失去了“老大”地位。当务之急是如何看清形势,树立市场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大胆探索,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一要改造重组一批。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市供销系统仍然具有发展的很多优势和条件,如有较完善的城乡经营服务网络和大量的土地资源,有长期从事农产品经销、掌握市场信息、懂得一定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等。重要的是怎么利用好这些优势。各级供销社要认真清产核资、盘活存量,条件成熟的要大胆改造,进行资产重组。自己没有能力的,可以由开发商垫资,改造旧门市,新建新营业楼,也可以由县社直接出资,逐年收取回报。二要战略联合一批。从全市范围看,供销社企业参与产业化经营无论从规模、效益,还是从带动能力来说,标准、水平都还很低。各级供销社要以现有供销社经营企业为依托,通过资源整合、吸纳能人、引强联大等形式进行战略合作,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尽快使社有企业走上龙头之路。三要开放办社发展一批。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等优势,敢于打破行业、所有制等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共同发展”和“谁有能力谁牵头”的原则,面向市场,开放办社,对初级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扩大市场占有率。

2、大力开拓市场。抓住了农村市场,就抓住了供销社的活力之源。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发展农村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要充分发挥各级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优势,仅仅依托当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优势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拓农村市场,达到“兴办一个市场,发展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我市水果、蔬菜、中药材、油茶等产业优势明显,具有一定规模,尤其是形成了新宁脐橙、洞口雪峰蜜桔、城步延季蔬菜、隆回金银花和百合、邵东黄花菜和玉竹、邵阳县油茶等一批叫得响的名牌、品牌农产品。重要的是要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各地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化、商品化率,努力形成以乡镇初级市场为基础,县级批发市场为骨干,市区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做到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真正发挥市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3、“龙头”引领市场。效益好不好,关键看产品卖得怎么样,即市场销售是否顺畅。我市“农”字号的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现已发展到120多个,其作用也日益显现,在产业化经营中起到了引导生产、开拓市场、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等综合功能。我们一定要牢牢牵住市场这个“牛鼻子”,大力发展深加工龙头企业,坚持合同化管理,订单式销售,实现企业要求提高效益上与农民要求提高产品附加值上的“双赢”。从全市基本面上看,要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拉长从优质稻生产到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做大浩天、华湘、江南等米业龙头企业;推行规模和科技养殖,做大宝庆肉联、洞口三可等牲猪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桔橙、油茶等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李文食品、^***子食品、瑞柏茶油等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楠竹产业,做大中集集团龙头企业。具体到县、乡,各基层供销社要因地制宜,选准一个或几个优势产业,依托并支持一家或几家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二、组织合作要专业化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农村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它对于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增加规模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们各级供销社领办、参办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联合起来闯市场具备特殊的优势:首先,供销社长期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和销售,掌握一定信息,熟悉农副产品购销渠道;其次,供销社在改革改制后仍有各类批发市场等较好的社员资产,能够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有效的服务;第三,供销社近年来通过独资、合资、合作发展了一批连锁经营网络,可以帮助专业合作社销售产品。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可以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变单纯的产销经营组织为经济合作组织,由集中于“供”“销”转向以“供销”为纽带的“合作”。建立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关键要把握三条。

1、具备基本条件。发展专业合作社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这是专业合作社存在、发展和壮大的基本前提。一要依托当地产业。这是发展专业合作社的物质基础与基本条件。要看准当地产业的发展趋势,抓住当地的主要资源或正在兴起的产业,把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和与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切忌盲目发展,过份求大。我市是个农业大市,各县市区都有自身的农业特色产业,有些还具有相当规模的农产品商品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二要根据群众意愿。专业合作社的本质特点是“民办、民管、民受益”,自愿是合作的基础,民主是合作的保障,互利是合作的目的,发展专业合作社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由群众自主选择。三要遵循市场需求。只有市场有需求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开办合作社前要做好详细的市场调研,掌握产品的走向、市场的饱和度、消费者的购买力,尽量开拓商品消费渠道,赢得广大社员对专业合作社的信任和支持。

2、规范运行机制。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要指导专业合作社制定完善的章程,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明确责任和权力,建立健全劳动、财务、营销等各项管理制度。二要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对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其利润采取按交易额分配或采取按交易额和按股分配结合,以更好地体现合作社的特征。三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社监事会和社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确保合作组织健康运行、作用彰显。

3、加强服务指导。供销社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和指导。一要加强技术服务。要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使社员掌握一定的科学生产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要积极帮助指导农民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生产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二要加强信息服务。要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使产业化服务网络终端延伸到社员和农户,真正服务于“三农”。三要加强销售服务。努力搭设农产品购销平台,举办各种产品展销会、推介会,扩大专业合作社产品的知名度,使产品的销售延伸到省内外大中城市。同时要注意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包装,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代流通网络,设法使产品进入大型超市销售,扩大市场占有量。

三、经营服务要网络化

经营服务网络既是供销社存在的条件,又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平台。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供销社要加快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各级供销社要把发展“新网络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形式多样化、经营方式连锁化、服务功能综合化”的要求,创新服务,加强联合,推动经营服务网络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

1、坚持因地制宜与发挥优势并重。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小超市、大连锁”和“小网点、大网络”,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网络“连接城乡、供销并举、综合经营、系列服务”的优势,实现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努力构建全新的农资流通体系、合理的农产品购销体系、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高效安全的鞭炮经营体系。

2、坚持设施改造和新网建设并重。充分利用供销社现有网络资源,通过加快流通设施改造、资源整合重组,优化网络布局,加强网络对接,走低成本、高效益的联合发展路子。要加强批发市场建设,为产品流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要加强与农民经纪人和各种流通组织的合作,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和网络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帮助农民和专业合作组织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和城市社区。要积极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发展连锁超市和便利店、农家店等,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发挥好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

3、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并重。坚持按经济规律、市场机制办事与政府推动、政策扶持相结合,加快供销社开放办社步伐,积极建立以产权为纽带、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联合,形成凝聚市场资源、联合发展的新机制。各级政府要积极扶持供销社经营网络改造和农资市场建设,对供销社建立的连锁经营网点,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在登记办理、税费缴纳等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和积极扶持。要大力支持供销社在农村发展农资放心店、生活资料连锁店、“农家店”等现代物流体系,采取自主经营、连锁配送、加盟经营等形式 ,把遍布城、乡、村的供销网络整合起来,重点抓好关系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农资供应、农副产品购销、日常生活用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网络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作者系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