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刘振杰:个人综合发展账户现状和路径选择
时间:2011-06-15 13:29:19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社保改革:反思中成长,改变中前行

  人保部官员解读就业和社保难点

  在经济资本化、社会流动化、人口老龄化渐趋明显的形势下,将资产建设理念适时嵌入当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全体国民尤其是那些边缘化、流动化群体建立多功能的全国统一的灵活、便携、有弹性的个人发展账户,能够更加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和经常性工作变化的特点。

  路径选择

  首先是做实个人账户,明确个人账户的私人所有权,让个人账户的所有者真正成为自身养老财产的所有者。即使统筹资金收不抵支,也不允许社保及有关部门挪用个人账户资金。这样就为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在社会保障领域引入资产建设理念,设立具有综合功能的“个人发展账户”。把个人账户单一的养老功能拓展为具有综合功能的发展账户,在框架不变、不至于推倒重来的情况下,改统账结合为统账混合,将个人和单位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利用“奥卡姆剃刀”,删繁就简,砍掉琐碎章法,建立起包括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工伤、救助等具有多种信息存储功能的积累式个人账户。

  再次,由各责任主体按比例对账户进行配款。个人发展账户资金由雇主缴费与个人缴费组成,比例均为10%。同时,政府给予相应的财政配款支持,匹配比例从1∶1到1∶10不等。通过配款激励个人进行资产积累,并对个人进行投资、理财、创业等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这种公开、透明、随时可查的“大账户、低缴费”的制度设计,单位为职工缴纳的保费及补贴应同样属于职工的个人财产范围,职工变换工作岗位时有权将其转入新的工作地。

  个人综合发展账户推广覆盖的顺序应该是农民工等边缘化流动性群体、城乡普通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以此分阶段、有步骤地化异趋同,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可以首先从年满20岁的青年农民开始建立综合账户,先注入养老金和医疗金,政府给予补贴,以后逐渐增加个人账户的功能,将其发展成为包括住房、教育等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发展账户。对账户资金使用取向,政府应有所规限,如仅限于发展农业生产、子女教育、疾病治疗等事关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事项。

  现实条件

  应该说,我国已有足够的经济总量作为财力支撑,对个人发展账户进行财政配款,为每一位新设立的个人账户进行注资。

  此外,跨区域的社保关系漫游转接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基于一种理念之下的制度设计及利益协调问题。随着“十二五”期间社会成员流动的进一步活跃,尤其是更多独生子女异地就业后父母异地养老、就医的情况日趋增加,尽快打破地域分割,由多元走向一元,推广具有综合账户性质的社保“一卡通”势在必行。通过实施 “一卡通”,居民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信息“通”用一张卡,方便参保者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权益记录,使其方便、快捷地享受社会保障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社保卡还将扩展成为“居民卡”,除具有社会保障基本功能外,还拥有很强的协助个人投资理财、干事创业的资产建设功能。在功能健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争取“十二五”期末全国发卡8亿张,2020年实现全覆盖。

  覆盖的顺序应该是农民工等流动群体、城乡普通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这样就可以分阶段、有步骤地化异趋同,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至于个人综合发展账户的编号,完全可以利用身份证号的唯一性作为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

  与现行社保制度对接

  在条件成熟之际,应加快推进个人综合发展账户与当前正在运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衔接。

  可以考虑将目前的“简单型”统账结合模式升级为“混合型”统账结合模式,采取大账户方式,将个人和单位的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然后逐步淡化“统筹账户”、“个人账户”概念,强化“综合账户”、“发展账户”概念。最后由点到面,打破城乡、地域、行业界限,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新体系。

  我国现有的个人账户仅具有养老金支付功能,距离个人理财规划功能还很远。而建立在混合型统账结合基础之上的、统一的综合账户模式则跨越了城乡鸿沟、户籍藩篱、农工之分,具有制度便携性。任何群体和个人可在全国统一制度内自由流动,随身携带,不存在身份转换问题,堪称适合流动人口和人口流动的制度设计,是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较优选择。可以预计,“个人综合账户”将成为21世纪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社会政策。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