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 朱启臻 赵晨鸣
内容简介:该书以访谈的形式描述了中国农民与农业的关系,在论述农业的重要性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和事实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代际之间对土地态度的变化,中国农村人口离土的趋势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民不愿种地”是中国农业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最大障碍。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和后继乏人成为中国农业面临的新问题,如何“拯救农业?”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和途径,然而,脱离了农业特点和违背农业发展规律的各种措施必然会失败,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把农业推向危险的边缘。本书探讨了农业的特性和本质,通过大量的案例揭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号召全社会了解农业、关心农民。尊重农业的发展规律,关心农民的利益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全书30万字,通俗易懂,故事感人肺腑,富有启发性。该书不仅适合与农业有关的研究者、管理者阅读,也是面向所有社会成员进行农业教育和了解农民的通俗读物。
最近农产品的涨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农业安全问题的探讨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朱启臻和赵晨明主编的《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为我们思考农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就没有基础。目前威胁农业的两大因素,一是来自耕地的减少,所以我国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另一个因素是大批青壮年农民从土地上逃离。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市中国城镇化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转移应该以不威胁农业安全为最低限度。
未来的农业不能靠老年人来维持,而是要靠新型农民;未来的农业不能仅仅要靠对土地的感情来维持,而是要靠新的组织形式;未来的农业更不能靠强迫农民种地,而是靠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一批愿意献身农业的职业农民。而要完成这样的转变,需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更需要形成全社会关心农业的氛围。《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一书是作者带着对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深厚感情写出的,其重要价值不仅在于让人们重新认识农业的地位,而且在于其强烈的感染性,激发人们尊重农民、关爱农业。“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当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包括农民和非农民都对农业有个正确认识的时候,“三农”问题的解决才具有了真正的社会基础。
陆学艺
相关阅读: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座谈会综述
《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出版
朱启臻:农村劳动力“离土”现状和影响
陆学艺:当前威胁农业的两大因素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