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各抒己见
笑冬等:农信社如何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时间:2011-07-14 17:22:58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王玉

农村信用社以支持“三农”、服务“三农”为宗旨,肩负着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信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支持农村经济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为支持“三农”、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生态,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转型跨越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不适应性凸显。一方面是金融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不适应人民群众急剧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金融产品供给单一,不适应金融服务公平性和均等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经营理念还受传统经营的影响,不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金融服务滞后,不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实现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农信社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发展专业化经营。农信社拥有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农信社正处于股份制改造阶段,在加快推进股权改造的同时,从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及自身转型方面看,需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差异化经营的问题。就是把人力、机构、费用、技术、品牌等诸多方面的配置向与自身服务能力相匹配的业务、客户、产品方面倾斜,应由主要针对农户生产性、消费性周转贷款,转向支持农业科技发展,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在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生产等结构调整方面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力,形成比较优势。二是专业化经营的问题。应在管理、战略、文化、服务、产品、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专业化的经营,力争让品牌影响力走在市场前列。专业化经营既是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础,也是适应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加快创新步伐,创新金融产品服务的提供方式。农村贫困,农民增收缓慢,导致农户抵押难、贷款难的问题仍较普遍。农信社要围绕提高金融产品供给效率这一目的,按照不同类型的产品特点,加快金融服务改革、开发和发展,构建多元化、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此外,要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农业产业生产后劲,激活农业存量资产,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开发农民房屋、承包地、林地、荒山、采矿、商标等抵押贷款产品,提供方式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

  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必须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信用建设是发展农村信贷的基础。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薄弱状况,应加快农村资产评估、担保公司、征信登记等金融中介机构建设,建立一套针对“三农”特点、行之有效的定价机制,并开展农信评估、担保、评级工作,让农户树立起信用观念。还要抓住在中西部地区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分层次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活动的机遇,组织好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培训以及农村金融改革、农业保险、农业合作经济等方面的培训,解决好农信社与农村、农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切切实实推进农村信用体制建设。

  农信社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形成能够使农民、政府、金融企业共赢的政策和措施。从目前看,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农村信贷市场准入政策逐步放宽的形势下,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限,逐步提高市场开发程度,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造政策环境。二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其中公共财政资金配置最为关键。要做出统一安排,使政府与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真正有机结合起来,用好用活支持金融发展的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通过客户结构转型,紧扣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思路:就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而言,要切实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瞄准设施蔬菜、特色养殖、经济林建设、水利建设、产业升级等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持续加大融资力度,有效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