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省被国务院列为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份,启动了新一轮深化改革。2005年5月,我省成立了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6年来,省联社作为省政府管理农村信用社的平台和载体,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管理、服务、指导、协调”的职能,在改革发展中积极摸索符合我省农村合作金融与农村经济互惠双赢的发展之路。6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推进,业务发展加快,质量效益提升,服务功能增强,管理水平提升,支农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落实“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攻坚时期,也是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机遇期。农村信用社必须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去谋划改革发展,在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实现富民强省中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把股份制取向、体制机制创新、风险管理和队伍建设贯穿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和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服务经济发展。发展始终是农村信用社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增强发展意识,想方设法谋发展、促发展。一要切实加快发展步伐。突出科学发展主题,明确与全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思路,保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均衡增长,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二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审慎经营理念,把握资本、效益、风险的综合平衡,用资本约束业务规模的盲目扩张,确保业务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和讲求效益的基础上,达到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当前发展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统一。要着力发挥科技、信息的支撑作用,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三要准确把握发展重点。按照中央政策的要求用好信贷政策,突出农业现代化,科学把握信贷投放的时机、节奏和重点。要进一步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积极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充分发挥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提供规范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在巩固农村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县城、城区业务。
积极推进改革。围绕更好地服务“三农”、强化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化解金融风险,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
一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股份制企业内在要求,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农村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体制机制。在保持县级联社法人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县级联社创造条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同一市州内的城区联社整合为农村商业银行,推动各县级联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股权改造,全面实现资格股向投资股的转换。在改革中,要合理设置股权,不断优化结构,既要加大股东(社员)对管理者的制约作用,又要警惕和有效防范“外部人”控制和关联交易风险。要通过改革,争取多方支持,大力消化历史包袱,加快高风险联社风险化解步伐,有效化解风险隐患。
二要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当前,随着县级联社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新的组织机构的不断组建,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上来。要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探索建立结构简洁、形式多样、运作科学、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模式,确保理(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能协调、高效、科学运作,不断提高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各机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能力。
三要推进经营管理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加快推进薪酬绩效制度改革,加大激励和约束力度以及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导向作用;加快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与时俱进的业务创新机制,全面实施严格的内部问责制度。
四要进一步提升省联社的履职能力和水平。省联社要主动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制度并实施差别化管理,尤其要加大高风险处置和案件整治力度。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资金营运、电子化系统建设、银行卡管理、产品研发、人员培训等服务工作。
改善“三农”服务。“三农”的发展决定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要在“三农”发展大局中谋划和定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通过全力支持“三农”发展来实现自我的快速发展。
一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因地制宜、调优结构、提升品质、扩大规模、增加收入的总体要求,灵活运用信贷手段,大力支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的发展,壮大特色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二要支持产业化经营。要把社团贷款、社银贷款作为发挥整体优势的有效模式,把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积极满足农业产业化的大额贷款需求,着力打造支持农业现代化贷款品牌。
三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匹配信贷资金,着力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要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做好教育类、培训类贷款的发放工作,帮助贫困学生、贫困农民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对开展“医疗下乡”、“文化下乡”业务的医药、文化连锁企业给予信贷扶持,积极探索参与乡村公共卫生和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着力改变农村医疗条件落后、文化生活贫乏的状况。
加强风险管控。农村信用社必须切实加强风险管理,增强全面风险管理和应变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确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要树立和强化“风险为本、内控优先”的理念,把风险管理渗透到每个组织环节、每项经营管理活动,把风险管理工作与业务拓展一同部署、一同落实。
二要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架构与机制。要建立集法人治理、内控体系、行业管理、党组织监督、外部监管五位一体的风险管理架构,完善奖惩机制,加强有效激励和约束。要全面梳理、完善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指标体系和制度体系,推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培育风险管理文化,逐步形成覆盖各种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增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三要明确风险管理的重点。当前要突出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严格贷款管理制度、流程,落实贷款管理责任,严控新放贷款质量,加快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要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促进合规经营,严防案件发生。要高度关注高风险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状况,制定妥善的风险处置预案,严防风险扩散,切实维护农信系统安全和辖内金融稳定。
提升队伍素质。要加快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农信队伍,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第一,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抓紧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重点,建立健全适应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和考核考评机制,形成识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信用合作事业。
第二,要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制定适合现代金融企业的员工准入条件和标准,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严格按标准进人,保证进人质量。要建立引进、开发人才的激励机制,拓宽进人渠道,不断引进、培养和造就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并为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要积极开展金融职业培训。加强人才培训规划,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各类金融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四,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严格、规范、审慎、诚信、创新的行业风气,提高执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