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畅明亮的文化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里,打开电脑,马上就会显示“文化共享工程”标志的桌面,点击后就会立刻进入文化共享工程主页,你可以选择进入你所喜欢的栏目:或欣赏来自博物馆的历史文物,或品味来自美术馆的美术作品,或点播电影库里中外影片,你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宁夏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相连接,查阅馆藏书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点延伸到了宁夏所有的村。
近年来,宁夏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中国电信宁夏公司建设的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和IPTV分平台直接连到全区191个乡镇、2362个行政村,乡镇和行政村建成信息服务点,集中整合信息资源,向农户提供互联网经营、培训等应用服务。其中,文化共享工程的993部(集)约1200小时的文化、科技信息资源加入到了中心平台和IPTV分平台,实现了与农村信息化的共建共享。这一决策实现了网络在宁夏农村的全覆盖,使“三网融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破解了资源整合难、信息共享难、网络进村难等制约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难题,形成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宁夏模式”,被列为全国首个新农村信息化省域试点。
宁夏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得到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截止到2007年底,中央财政投入1512万元。其中,200万元用于数字资源建设,169万元支持建设53个基层服务点,1143万元支持宁夏将21个县(区)全部建成达到文化部规定标准的县级支中心,每个县级支中心新增25到40台计算机,3到4台服务器,4TB磁盘阵列存储、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使其具备开展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能力。2008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宁夏地区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建设。
从2004年开始,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区文化共享工程基础建设。2007年,提出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前实现文化共享工程的全覆盖目标,现在已经实现。“全覆盖”就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村村通”,它将惠及千家万户的农民群众,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已经纳入宁夏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利用宁夏综合信息大平台电信骨干宽带传输线路,依托宁夏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构自治区、市县、乡镇、村四级服务网络平台,形成与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的共用共享机制。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发展使基层群众享受到了丰富的文化科技大餐。作为国家文化共享工程示范县的贺兰县支中心,把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战线拉到了农民的田间地头,精心挑选了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光盘,直接送到农民手中,这里的农民把文化共享工程亲切地称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贺兰县常信乡张亮村农民充分利用了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中的《大棚甜瓜栽培技术》和《甜瓜病害防治技术》光盘,结合当地水土情况,反复摸索,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薄皮香瓜,由此带动了附近村民种植香瓜的积极性,使得香瓜种植在这一带有了一定规模。在地处南部山区的彭阳县城阳乡刘河村基层服务点,通过卫星定期为群众下载和播放农业科普知识、城市务工、市场营销、爱国影片等视频资料,利用寒暑假为学生播放中小学远程教育优秀课件,引领基层群众认识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资源优势,2年来,共集中播放各类视频资料56场(次),开展科技知识讲座18场(次),直接受益群众3600多人(次)。
在刚建成使用的宁夏图书馆新馆,30TB的存储中有16个数据库的数字资源、8TB以上的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将逐渐通过馆内外网络系统向社会发布,全区文化共享工程网络系统将结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建立起以共享工程宁夏分中心为主的文化共享工程的网络和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向全区各市县支中心、基层中心和村级服务点传送文化、科技信息和数字资源。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