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辽宁省共建设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50个(其中部级65个),总示范面积159.2万亩。在今年遭受历史罕见旱灾的情况下,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指导,开展现场观摩,万亩示范片实现了增产增收。
(一)挖掘增产潜力,提高种植效益。部级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玉米827.5公斤,水稻754.9公斤,大豆222.1公斤,马铃薯2649.3公斤,花生298.3公斤。与当地同等地力非示范片相比,玉米高197.2公斤,水稻高96.1公斤,大豆高24.4公斤,马铃薯高773.1公斤,花生高52.8公斤。平均每亩节本增效,玉米218.3元,水稻193.9元,大豆84.2元,马铃薯876.5元,花生162.8元。
(二)集成实用技术,提高生产科技水平。通过高产创建,促进农业行政、科研、教育等部门的横向联合,农科院、农业大学等部门组成专家组,制定技术方案、开展现场指导,为高产创建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通过高产创建,整合农业内部各单位力量,强化生产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各级示范片普遍加大了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力度,万亩示范片良种覆盖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7%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94.5%以上;机械播种覆盖率达81.8%以上,示范片整体栽培水平明显提高。通过高产创建,一大批高产良种和先进实用栽培模式展示了较大的增产潜力,为不断提高产量、提升效益,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三)开展观摩示范,提高技术到位率。各创建县加大了工作力度,全省县、乡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05万元用于高产创建工作。在全省形成了“比学赶帮超,奋力争第一”的高产创建的氛围,坚持边建设、边示范、边宣传、边推广,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加快项目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速度。大石桥市农委安排资金用于奖励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单产超过850公斤的农户,并形象地将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比喻为“全民的运动会”,调动广大农民广泛参与;各级技术人员是教练员,水平要在运动员竞赛成绩上体现;各级农业行政部门为裁判员,确保运动会组织严密,裁判公开、公平。
(高产创建办公室供稿)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