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建设动态
这里的农牧民为啥生产生活都不愁——看呼伦贝尔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时间:2009-12-09 09:01:29来源:作者:游侠

  如果还是过去各种各的地,各管各的事儿,今年的收入可能更低。内蒙古扎兰屯市五道沟村的村民们对此感触最深。这个村专业合作社成立近3个年头,越来越让村民们认可和高兴。从那年开始,村里的7000多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实行统一购生产资料,统一播种,统一收获,统一销售,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和大型农机具补贴等优惠政策,村民们不仅种地热情更高了,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也更浓了。剩余的劳动力在养殖和务工上还能有所收入。

  据记者了解,扎兰屯市几乎所有农村都有了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山产品专业社、蜂业专业社、奶牛协会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7个,带动全市近3万农户进入到种、养、流通等多个行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载体。

  而这样的专业合作组织,已经遍布呼伦贝尔全市。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达508个,从2008年到2009年的短短一年间,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组织254个,带动农户近10万户。

  2006年以来,呼伦贝尔市相继出台文件,明确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扎兰屯市哈多河镇的玉林葵花合作社,是呼伦贝尔市成立较早的一个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带头人申玉林讲了他3年前的一个遭遇,到工商部门注册时,工作人员不知合作社是什么体制,填哪个科目。几经周折,最后填在“其它”一栏中,算是解决了营业执照的问题。

  与申玉林一样,许多早些年成立的合作组织都遇到过服务体系不完善带来的难题。

  而五道沟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凤鸣领营业执照时就顺利多了,而且也很正规。他说:“这个执照对我们太重要了,不光有资格申请贷款,还能承担国家的建设项目,发展的天地越来越广阔。”

  五道沟村村民姜红飞家没加入合作社前,就靠十几亩地过日子,好年景一年收入3000多元,如果遇上春旱秋涝,就要东挪西借。去年,他把17亩地入股到合作社后,就打点行装出门打工,妻子在家养了1000只农村柴鸡。秋后算账,仅他的17亩地按每亩300元分红,净得红利5100元;柴鸡一只利润8元,收入近8000元;打工净挣7000元。他说,挣这么多钱不说,还不用为种什么、怎么种、能不能卖出去操心。明年春节前姜红飞就要搬进他的新砖瓦房了。据介绍,这个村的100多户农民今年底和明年初将全部住进新砖瓦房。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