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海南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又要开幕了,近日,笔者随海南省农业厅组织的冬交会采风团进行了为期3天的采风,无论是在省会海口市、还是到北部的澄迈县、西部的儋州市、中部山区的琼中县,无不感受到正在转型中的海南农业的勃勃生机与大有可为。海南农业不再养在深闺人不识,热带农产品如今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海南无疫区品牌的影响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大转型,将更加彰显热带农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冬季瓜菜是主打特色
在海口市的新田洋、澄迈县的罗浮洋、儋州市的长坡洋等处,笔者看到的一望无际的田洋里,处处是正在作业的农民们,有的在放苗、有的在铺地膜、有的在施肥……写在他们脸上的积极性与兴奋感,很令人感染与鼓舞。
位于澄迈县瑞溪罗浮洋供港澳蔬菜基地,便是一个反映海南农业冬季瓜菜的窗口。澄迈县农业局局长邝道义告诉笔者,供港澳基地“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购销有监管”,基地面积5600亩,涉农2130户,实行统一的标准化栽培,统一安排各片区的播种时间,种植户播种要到基地管理中心登记。
儋州市境内的长坡洋面积更大,田洋9500亩,涉及27个自然村。听市农委负责人介绍:现长坡洋光种植辣椒的农户就有3800户,占5700多亩,预计产量能达1.4万吨。长坡洋黄皮尖椒已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产品供应北京、黑龙江、山东和西安、长沙等地。
海口市今冬明春计划种植的瓜菜为15万亩,大部分将销往岛外,销售额预计在7亿元以上,冬季瓜菜收入约占全市农民收入的25%左右。
养殖业在迎头赶上
2000年以前,海南每年需从省外调进百万头肉猪供给市场,通过建设无疫区以后,2004年就基本实行了自给,2005年后便开始大批量向岛外调出。落户海南儋州市的广东温氏集团功不可没,通过推行“公司+农户”,如今已把一方的畜牧产业都带动起来了。近几年儋州市生猪销售突破百万头,一跃成为全国生猪调猪大县。市畜牧局局长李昌充对笔者说,温氏模式之所以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是因为有着一套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单家独户饲养与参与市场竞争的被动局面。
同样,海口美健养殖小区模式受到关注,农户入股5000元年底可获1500元回报。美健种猪场是海口规模较大、按照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建立起来的养猪场,也是海南重要的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之一。市农业局畜牧处处长姜秀莉告诉笔者,如今美健母猪存栏规模达到2000多头,生产规模也达到了4万多头,直接带动农户1000多户,“猪一沼一作物”循环经济效益显著,是市养殖小区“七个一、五统一”的典范代表。
澄迈永发镇的鱼鸭混养也具备相当规模,全镇共有480口混养山塘,年养鸭量650万只,年产值1.56亿元,养鱼量734万尾,年产值2900万元,仅此项农民人均纯增收入就有4549元。
特色品牌已目不暇接
澄迈县与琼中县近年因种橙发家致富的大有人在,澄迈县的“福橙”与琼中县的“绿橙”,如今已成为走出岛外的两大热带名橙品牌,在北京、上海等地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澄迈的“福橙”现已达两万多亩,挂果的一万多亩,前不久“福橙”被评为中国十大名橙,使“福橙”更是供不应求,价格攀升,成为海南各大超市和星级宾馆的宠儿。
同样,琼中绿橙2008年2月的标准化裁培示范推广项目,被海南省政府授予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2008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告琼中绿橙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全县已有3000多户和30多家企业开发种植绿橙,创办标准化基地150多个,面积达4.3万亩,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作为“中国果菜十强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澄迈县名不虚传。该县现有无核荔枝、苦丁茶、福山咖啡、桥头地瓜、杨桃等标准化生产基地18个、面积达26.8万亩。被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26个、标准化7个、待批标准化4个、正在申报9个,同时还打造了如澄迈福橙、白莲鹅、福山咖啡、无核荔枝、无籽蜜柚、万昌苦丁茶、黑珍珠莲雾、新吴鸭等一批享誉省内外的特色农业品牌,为该县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按照“围绕品牌抓农业、围绕农民增收抓发展”和“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项特色产品”的发展思想,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到目前为止,琼中县已成立了琼中绿橙、琼中山鸡、黎母山鸡、蜂业、南药、织绵等专业协会40个,大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一些外来企业为开发农产品加工也纷至沓来落户琼中,为琼中的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之,特色农业在海南许多市县,越来越显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做大做强已成为当地领导、农业企业家和农民之间的共同心愿。耳闻目睹告诉我们,转型中的海南农业和农村经济,正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