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建设动态
宁夏"以奖促治"推进乡镇环境建设速描
时间:2010-02-04 15:04:11来源:作者:过客

  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个试点省区之一,三年过去了,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农村环境建设到底怎么样了?日前自治区环保厅长冯志强告诉记者: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健全农村环保工作管理体制,率先在全国建立起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制度,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出台了“以奖促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全区农村环保工作向纵深发展,试点的11县市地区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善,“水墨丹青”又重现塞上江南,被百姓誉为德政工程。

  注重规划搭建四级农村环保网络

  宁夏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6.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栖息着610万人口,全区22个县市区常年干旱少雨,生态脆弱。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得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农村环境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得到应有保护,环境问题突出。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加强农村环保建设,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

  为此,200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党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并明确了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实行统一领导,整体部署,把农村环保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体系,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并结合宁夏农村人口、村镇数量较少的特点,组织编制了《宁夏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宁夏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要求围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能源”目标,确定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加强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处理、新能源开发建设、农村工业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环境质量监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资源开发监管、生态体系建设、农村生态示范创建12个方面工作重点,并在机构改革中,省环保厅增设农村环境监督管理处,各市、县(区)也建立健全了农村环保工作管理体制,形成了“党委组织领导、政府全面负责、环保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联动、乡镇具体实施”的区、市、县、乡四级管理体系,提出了部门工作职责和检查考评等保障措施,将农村环保工作考核结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单位,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对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严肃追究责任。连续三年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自治区政府为民办理的10大实事之一,有力推动了全区农村环保工作向纵深发展。

  建立机制以奖促治半数农民受益

  “农村环保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要创新体制机制,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冯志强坦承,考虑到自治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探索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良性运行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环境保护投融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农村环境监管、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等新的运行机制,率先在全国建立起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制度。

  在财力薄弱、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宁夏从2006年起,在全省1市4县开始实施“以奖代补”和“以奖促治”,“实践证明,这一套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地抓农村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冯志强不无自豪地介绍,各市、县政府作为“以奖促治”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普遍加大了对农村环保工作的投入。对年度考核优秀的试点县区和被命名的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进行“以奖代补”,分别给予5万至30万元的奖励;对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水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工程项目进行“以奖促治”,由于确定的机制、措施切中宁夏农村的实际,因此各地基层干部比较有积极性。近两年,全区已累计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5亿多元,人均140元。“随着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从今年起,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自治区环保专项资金20%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4000万元。”为了防止村镇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环保、财政两部门紧密配合,建立、完善了区、市、县三级督查制度,严格执行责任制、报账制、招投标制和公示制,制定了农村环保项目考核验收办法,仅宁夏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考核验收就达35项标准,所有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必须经审计部门审计通过后方可进行工程验收,

  3年来,在清理粪堆、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通路、通车、通电、通自来水、通宽带网,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整齐化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区488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普查评估及规划,对其中160处重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有效保护,新建3万个垃圾池、40个垃圾转运站,配发150辆农村垃圾转运车,新建3万个农村户用沼气池、发放12万台太阳灶,建设2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综合处理厂、4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成4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关停70家严重影响农村环境的中小企业,试点区域扩大到1市5县5区,涉及85个乡镇、166万农业人口,占全区44.5%的乡镇、51%的农业人口,在受到市县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欢迎的同时,环保部门的影响力和地位大大提升。

  立足现实重点推进重现塞上江南

  “宁夏国土面积虽小,但从北到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环境差异较大,因此自治区政府要求农村环保整治必须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将农村环境保护与防沙治沙、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冯志强介绍,围绕新农村建设规划,自治区政府确定了“从村庄试点、整乡推进到集中连片,从县区试点到整市推进”的工作思路:针对南部山区生态移民搬迁、塞上农民新居、打造“黄河金岸”等,整合部门资金,配套建设环境基础设施,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把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作为农村环保的首要任务,通过科学规划、设置标志碑、警示牌和界桩等措施,对全区45%的农村重点集中水源地进行了有效保护,今年资金力度加大,工作力度也加大,根据规划,年底前将全部完成所有农村重点水源地保护工作,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对具备条件的村镇,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垃圾处理方式;偏远地区的村镇,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解决运距远、费用高的问题;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不能纳入的村镇则采用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人工湿地、沟塘等方式进行处理。

  试点县(区)从解决农村表现最突出、农民反映最强烈的环境问题入手,如银川市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在所有村镇设立环保站和环保员政府埋单;吴忠市举全市之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两大工程”建设,加大生态移民村庄环境治理力度;固原市集中开展马铃薯淀粉企业污染治理,利用马铃薯淀粉废水进灌溉,使农作物增产25%左右,解决了淀粉生产废水对农村地区水库、河流的污染。

  如今已经是“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银川,以创建为契机,大力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将环保指标纳入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实行重大项目、重大规划、评先选优、名牌产品评定环保一票否决制,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力度,全市各县都有污水处理厂。重点加大治理畜禽养殖业废水排放,在畜禽养殖集中区域实施有机肥加工,在农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减轻农村面源污染。开展湖泊湿地及沟渠水环境综合整治,湿地恢复、退田还湖、蓄水建湖、清淤治湖、调水保湖、植绿护湖等一系列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重现了“七十二连湖”景象。站在爱伊河畔,垂钓爱好者崔老师感慨万端:“银川自古就是湖城,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但几十年的建设,使境内许多河流成了排污沟,如今排污沟变身景观水道,宛若天上银河下放人间,在5年前那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想像。”这水道还串起了贺兰山东麓10多个拦洪库和10多条沟道、数十个湖泊,湖泊湿地面积已达1000多公顷,真是鲜花惹眼、绿树缠道、水丰鱼肥。

  三年间,宁夏通过对村庄的沟、渠、路、林、田进行综合配套整治,改水、改厕、硬化道路,组织实施了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中小企业污染防治、污水垃圾畜禽粪便治理和综合利用、土壤污染调查修复、新能源利用等一批工程项目,使农村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全区已有52个乡镇提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申请,29个乡镇和27个村通过自治区验收,3个乡镇及1个村庄被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日前到自治区南部山区,沿黄川区、北部石嘴山地区一路调研,非常兴奋,“真没想到,昔日柴草乱堆、鸡鸭乱飞、污水横流的偏僻山村,如今都变成了一幅幅水墨丹青画卷。”

  日前在全国环保工作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详细介绍了经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冯志强坦言“这几年,我们全省上上下下环保干部干劲十足。由于政府重视,工作切合百姓的实际需求,广大农民踊跃参与,各级干部改变了政绩观形成环保共识,多部门联动形成了合力,因此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初步探索出了适合我区实际的农村污染综合整治模式和机制,使我们的一些工作还走在了全国前列。”展望未来,冯志强说,到2012年,自治区将完成30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示范工程,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努力成为全国农村环境保护示范省区。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