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雪大,今年春播时间缩短了。我到站里想了解一下,哪种早熟玉米种子适合我们这儿种。”春耕在即,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农民王起,走进村里的农业信息服务站,忙起了“远程备春耕”。去冬今春以来,在双阳区,像王起这样“远程备春耕”的农民就有4万多名,而在我市,农民借助电话、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备春耕的则多达50余万人次。
近年来,长春市一直把农业信息服务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在备春耕期间,各级农业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在电视、互联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站日渐普及的今天,全市农业信息服务方式已经呈现出种类多、信息化程度高的新格局。
农业信息服务站将农村信息服务的 “最后一公里”缩短为“零公里”。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09年,长春市深入开展了覆盖村的“零公里”信息服务站工作。仅九台市就成立了310个村级“零公里”信息服务站。通过短信、语音、手机上网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供求、农事气象等信息,提醒和指导农民及时进行备春耕。去冬今春,全市共为这些农民编发备春耕短信40余万条,间接受益农民多达13万人以上。
如今,互联网和“三电合一”电话语音系统,已经成了农民备春耕的“远程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各类农业信息,还能快速提高对假冒伪劣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鉴别能力,为备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据统计,去冬今春,仅九台市就有5000多名农民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农业信息和知识。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