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向前发展,今年陕西省加快改革的步伐,在全省推开“平利模式”。2009年,陕西省确定平利等26个县为全国示范县,今年启动千阳、蒲城、大荔、白水4个省级示范县,扎实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
据了解,陕西省把平利县确定为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出平利县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在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方面都有成熟做法,这种初步锻造的“平利模式”,可借鉴、可复制,值得在全省推广。
2009年3月,平利县开始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项目,他们遵照“职能分离、重点突出、整县推进、整合统一和县建县管”的基本原则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优化整合。同时他们完善了以县级机构为龙头、区域综合站为依托、村级服务站点为基础的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在隶属关系上,实行农技机构的人事、劳资、财产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的“三权归一”原则。同时,在农技推广部门建立资格准入、竞聘上岗、职务任命、职称聘任和绩效考核等运行机制,并加强基础装备建设,建设并完善办公、推广、服务设施,提高推广服务能力。在基层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职责任务分明、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合理的农技推广模式,建立健全了资格准入、竞聘上岗、职务任命、职称聘任和绩效考核等运行机制,着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为了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陕西省于2009年10月由省农业厅牵头,联合人事、种植业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计划(2009—2011年)》,规定从26个示范县中每年挑选1000名骨干农技人员,开展5天以上集中培训。
培训的方法采取异地、脱产、集中办班等形式,分层次、分区域、分类别、分专业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在全省推出“平利模式”,旨在突出农技推广公益性,队伍建设重在提升素质,整个系统推行动态管理,按照农户需求强化服务效果,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普及度,从而构建一个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今年开始,平利县按照“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政策环境”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全县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充实和完善“平利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供有益经验。今年,陕西省在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方面除了加快“平利模式”的复制与推广工作,重点推出八项工作:一是体系改革重点放在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突出公益性职能。二是机构建设重在理顺体制,实行三权归县。整合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精简、优化县级中心设置,设立区域综合站并作为县中心派出机构,人、财、物归县中心统一管理。三是基础建设重在改善条件,提升服务手段。建设重点以区域或乡镇站为主,完善县中心部门。四是队伍建设重在提升素质,推行动态管理。在确保2/3的农技人员工作在区域或乡镇站的基础上,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全员轮岗制,按照“532”机制加大农技人员培训力度。五是制度建设重在调动积极性,规范体系运转。建立健全、简明、管用的规章制度,重在明确责任,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效率。六是创新推广方法重在满足农户需求,强化服务效果。积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推广方式和模式。七是平台建设重在打造工作路径,提高推广普及度。重点加大物化平台推广和虚拟平台构建。八是坚持多元发展方针,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服务机构为主体的“一主多元”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平利模式”是陕西省以深化改革、理顺关系、科学设置基层农技机构为先导,以基层农技体系的基础条件建设为重点,通过探索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和高效的运转机制,统筹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典型做法。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