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暖,北部山区到了春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可5月11日,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河西村的农民张玉山在播种前,却先打开自家电脑,轻点鼠标,进入北京市耕地土壤资源管理信息网站,在测土配方施肥板块找到了自家地块。他根据信息库提供的“电子处方”,做好播种前的种子、肥料等准备工作。据悉,如今在京郊农村,所有农业地块均已纳入耕地土壤资源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了种、肥一体的实时监测和指导,帮助农民科学种田。
这套土壤“电子处方”系统由市土肥站历时7年开发建设而成。据该站站长赵永志介绍,从2003年起,他们就着手进行耕地土壤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按照农业部针对耕地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标准,对全市进行二次土壤普查,根据30多年对京郊耕地质量长期的定位监测,结合已获取的600万个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数据,进行全面分类整理,采用“3S”技术成功建立起这套系统。
据了解,这套系统容纳了全市所有土壤资源、耕地质量及肥水信息。农民要登录该网站,足不出户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全市的土壤资源、耕地质量、土壤养分状况,以及耕地土壤的生产力、承载能力及肥料施用效益等情况均一目了然。该系统可查询到郊区任何一个村的整体地块和某个家庭十余亩承包农田。该系统不仅能为本市科学利用耕地土壤资源、保护和提高耕地土壤质量,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作物布局提供依据,还可以为一家一户的农民在种植品种、肥水管理方面提供指导。
赵永志介绍说,对农民来说,这套系统很实惠。农民登录该系统网络后,就可查询到自家地块,只要将土壤养分含量情况、种植作物等信息输入电脑专家系统表格内,短短一分钟时间,就能得到相应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