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召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还未改革的各县明确建站模式、明确管理模式,确保编、岗、人三到位。通过一年半左右时间的努力,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健全并合理设置,管理体制全面理顺,人员一律实行竞争上岗,人员及工作经费有效保障,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严格落实,新型农技服务方式广泛应用。
2009年以来,农业部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筹划乡镇和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从5个方面扶持基层搞好公共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辽宁省首批29个县(市)列入农业部示范县,目前实施状况良好。沈阳市统一实行区域建站,去年已经组建了25个区域站,今年计划再建27个区域站,完成全覆盖。大连市自2004年以来,共投入2130万元,按照“4室1库1门市”的建设标准,重点建设了55个、每个面积在600平方米以上的乡镇农技推广站,大大改善了基层推广机构的工作条件。目前全省有21个县(市)基本完成了改革的阶段性任务。
辽宁省农委主任刘长江告诉记者,为强化对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保障,省里将研究出台落实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的意见。据了解,2007年,在财政当年预算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该省新增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于年底及时拨付到各试点县(市),明确用于改革成本和乡镇机构建设补助。2008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继续支持这项改革。2009年为加速推进农业科技进入农业和农村经济主战场,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省财政又投入专项基金1000万元,启动全省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基层农业技术骨干1700人、示范户3万户,带动农民12万户。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