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邮电报
(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民通过手机就可以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轻松联系买主)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山东移动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充分发挥自身网络、技术、业务与服务优势,大力推进农村通信建设,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 效益,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民的好评。
在满眼翠绿的季节,记者走访齐鲁大地。山东是一个沿海经济大省,人口全国第二,GDP也是全国第二,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山东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8.6万多个自然村,农业人口有6435万,占总人口的71%。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在今年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战略目标。齐鲁大地,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作为省内主导通信运营企业,山东移动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在全省加快推进农村通信建设,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以移动信息化力助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记者在山东采访时,不论是在乡镇农村,还是在渔港大棚,山东农民用最质朴的乡音向记者描述了移动通信给他们带来的致富喜悦。在山东移动力助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拂下,阻挡在农民与致富奔小康梦想间的“信息鸿沟”正在被慢慢填平。6400多万山东农民在15万平方公里的齐鲁大地上,正亲眼见证着自己由镢刨肩扛的“靠天农业”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农业”迈进的巨变。而跨越这巨大鸿沟的,正是山东移动架起的座座信息化致富“金桥”。记者深深被山东移动助建新农村的蓬勃景象以及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所感染……
“村村通”消除“信息鸿沟”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信息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而信息不能进村入户的现实,成为实现农村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障碍,“信息贫困”已成为制约农民奔小康的瓶颈之一。
山东移动深刻认识到,没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整个通信行业的繁荣。没有广大农村的发展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就缺乏深层次的动力。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有效手段。而农村地域广阔,农民活动相对分散,移动通信具有随时随地、灵活、即时性的特点,能为农民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提供最快捷的通道。
山东移动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农村通信的基础性作用,认为城乡之间的“信息化鸿沟”本身就是一种不和谐,没有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就无从谈起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因此,山东移动加大投入,实施了移动通信“村村通”工程,加大力度在广大农村普及通信业务和服务,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消弭“数字鸿沟”。经过不懈努力,截至目前,以山东移动GSM网12期工程竣工为标志,已全面实现移动电话“村村通”目标,通移动电话的行政村达到86500个,网络覆盖率达99.5%,通话音质质量优秀以上的所占比例超97%,为千百万农民致富提供了广阔的通信和信息平台,使广大农民都能享受基本通信服务,让农民电话打得通、用得起、用得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山东沂蒙老区,无论是在山顶还是山洞,山东移动的手机都能接收到充足的信号。信号意味着市场。平邑县流峪镇年产200万公斤金银花,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产量。但过去山里山外通信不便,每年收获季节严重滞销。如今,山东移动在这里实现了全方位网络覆盖,镇上的3000部手机与安徽、河北等大型中药材市场实现信息共享,金银花迅速畅销全国,流峪镇人均增收600多元。
在菏泽黄河滩区,在黄河故道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投巨资建移动基站,短期内少有甚至没有回报。但为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广大农民,服务于山东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战略,让更多的农民走上富裕文明之路,山东移动在菏泽新增农村基站近400个,新增系统容量80万户,移动网络在菏泽黄河滩区实现无缝覆盖,实现干线公路、铁路100%覆盖,人口覆盖率99%以上。得益于此,菏泽移动面向广大农民推出的“农信通”业务,短短半年时间,就发展客户26万户。
在滨州沾化,王尔庄原来是一个偏僻的小村,现在却是全国最大的海蜇批发市场。王尔庄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山东移动的信息帮助功不可没。遍及世界各地的移动信号和全村600多部全球通手机,使“那里有海蜇市场,那里就有王尔庄人”,王尔庄的海蜇销往日、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山东移动总经理李秀川告诉记者,信息是社会中最重要的基础资源,畅通的信息流就意味着效率和财富。城市的现代化需要信息,农村的现代化更离不开信息,信息的即时获得是广大农村获得发展的内在动力。农民致富不仅要靠国家政策倾斜、资金帮扶等,更需要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大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信息闭塞等问题,消除农村“信息鸿沟”,让农民能够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逐步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从而为广大农民架起一座座通向致富路的“金桥”。
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山东移动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达40多亿元,农村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00多万户,99%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建成了一大批信息(手机)村、信息(手机)乡镇,使农村信息化得到逐步普及。
应当说,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仅仅实现村村通电话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来,山东移动在抓好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切实把提升农村通信服务能力、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为此,山东移动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针对移动通信不受地域限制、灵活方便、非常适合用于农村信息化的推广等特点,积极推广有针对性的信息化业务产品,探索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开发价值高、实用性强的信息源泉,构建农业移动信息化平台体系,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渠道、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快速致富。
“信息服务网”助农民发家致富
在山东西部经济最不发达的菏泽老区,城关镇于州集村的移动代办点就建在村里与外界来往的交通要道边上,农民办卡、缴费、买手机再也不用跑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了,如今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各项业务了。
为尽快实现移动通信“下乡、进村、入户”,去年以来,山东移动把加大农村营业厅和代办点建设力度作为拓展农村通信市场的“桥头堡”,充分利用商场、门店、农村能人等,大力构建便捷、实用的村级营销服务网络,在“一镇一厅”的基础上实现“镇镇有营业厅、村村有代办点”,目前全省乡镇营业厅总数居全国首位,村级移动服务代办点达6万余个,实现了农村服务网点的无缝覆盖。
为了把移动业务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山东移动独创了“空中充值”的营销方式,即代办员只要手持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为农民的手机充值交费,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被农民形象地称为“办在炕头上的业务”。目前,这项业务受到了山东农民的广泛欢迎,在农村市场呈爆炸式的增长态势。
山东移动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一些特殊信息的需求格外强烈,比如农产品的产销信息、农业技术信息、天气预报等。无缝网络覆盖并不代表广大农民都能享用合适的通信服务,只有开发适合农村的适销对路的服务产品,才能真正让农民用好移动通信。
为此,山东移动为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与气象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联合开发了“农信通”,该系统不但打电话便宜,而且能提供防虫防害、农业技术及天气预报等信息。而多种致富信息平台正成为山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点,促进农村经济迸发出可持续发展的无限活力。“牡丹之乡”菏泽,花农通过手机彩信与世界各地的客户直接做成生意已不再新鲜。而依靠山东移动独特的兴农短信互动平台,菏泽国家级种苗基地里的专家带动附近1100户农民种植苗木致富。
农业生产、农民致富离不开信息,农村民主管理、长治久安更离不开信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满足农民的移动通信需求外,建立一个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农民能够安家乐业,成为广大农民的更高要求。山东临沂移动与当地政法部门联合开发的“平安村村通”移动信息系统,打造出新时期农村治安防控的新模式,被百姓亲切地称为“平安大喇叭”,只要盗贼一进庄,喇叭就喊响,大家齐动手,平安共分享。同样,山东淄博的“移动村务通”则成为山东移动助推建设高效管理、文明规范的新农村的成功尝试,是将移动通信运用到新农村建设中的典范。
山东移动总经理李秀川指出,农业生产离不开信息化,农村管理离不开信息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信息化的支持。移动通信便捷的特点,使它在建设“平安村”、“文明村”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带了更多文明与和谐。
山东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告诉记者,在助建新农村的过程中,山东移动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实用的服务产品,让广大农民真正打得通、用得起、用得好电话,在破解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上实现了一大跨越。
在中国农业由过去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农业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的进程中,能否助推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运营方式,直接影响着区域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
移动信息化促农业产业升级
正因如此,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信息化对产业化经济的拉动作用,山东移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鱼、禽、畜、菜、花、果、粮、棉等现代农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以加快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搭建高质量的信息平台。
在“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菜农通过移动随e行,在大棚里就可上网了解世界各地的行情,发一个E-mail就能做成买卖,发一条短信就能订购蔬菜。如今,网上交易、电子拍卖中心已成为寿光菜农的新选择,使寿光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全国蔬菜的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而山东移动的“信息菜篮子”对寿光蔬菜的最大影响就在于对其市场营销的“革命性”升级。
山东移动在实践中深深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解决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如何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和区域性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使农产品流通从“大棚批发”向“现代物流”升级。二是如何促进乡镇企业加快业务流程改造和管理升级,从作坊式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移动通信随时随地、即时性的特点使它成为一种有效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手段。
在兼顾企业效益和能力的情况下,山东移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全省联合科技、农业、气象等部门,全方位开展了农业信息化普及工程,各地分公司新招迭出。如青岛移动确立的沿海渔民移动网络覆盖工程,济宁移动与济宁市委、市政府联合组建“中国移动农民致富小康网”,武城移动专门为棉农开通棉花交易信息免费短信,沂源移动设立“移动法庭”,淄博移动推出“电子农务”等,这些措施给广大农民搭起了致富信息平台,更为加快山东农业产业化步伐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
在以信息化服务新农村的实践中,山东移动还认识到,以联产承包分散生产为基础,从集市交易演化而来的“大棚批发”式农产品流通,虽缓解了“小承包”与区域“大市场”的矛盾,但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农产品流通普遍面临由“大棚批发”向“现代物流”的升级难题。对此,山东移动积极实施“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工程”,为全省农民构筑起了一座“信息农业”时代的物流“金桥”,以带动农业产业化迅速升级。在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140个县的3500名牛奶配送员,全部配备山东移动提供的“企信通”,该系统能提供高效管理、市场反馈、货款回收、企业重要通知等信息,通过一条短信就可以准确无误地迅速传达到位。十六大代表、银香伟业董事长王银香感慨地说,“企信通”使企业的直接管理成本降低了近40%,真是企业的好帮手。
山东移动力助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国家“十一五”规划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而农村通信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促进作用。作为我国沿海省份,山东既是经济大省又是农业大省。在以移动信息化力助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山东移动刚刚上演了一个精彩的序曲,而未来之路将更加精彩。正如采访中山东移动总经理李秀川所言:“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村市场,孕育着巨大商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移动运营企业而言,农村天地大有作为。”在力助新农村建设中,山东移动积累了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启示一:从广大农民的需求出发,以方便农民、服务农村为目的,是移动信息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山东移动“力推信息化、助建新农村”的尝试和实践证明,农村信息化是为了农民,农村信息化要依靠农民,农村信息化的成果要服务于农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市场的独特之处,一方面农民对通信的需求重在实用,其通信需求与日常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根据农村消费特点,开发推广现有的话音、短信、无线上网等业务,深度拓展适合农村需求的短信咨询、移动气象、电子农务等服务产品,促进精细农业的发展,挖掘增收潜力,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另一方面,购卡难、交费难、业务咨询不方便也是抑制农村消费的重要因素,办理一项简单业务或缴费,须跑十几里或几十里路到乡镇或县城营业厅,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交通费用。建立完善的农村营销服务网络,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快捷地开通、使用各种移动业务,也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必要条件。有效打破这些制约发展的“瓶颈”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前提。
启示二:政策扶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力推信息化、助建新农村”,不是一家或几家单位努力就能够做到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在导向上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正是得益于地方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山东移动在全省率先搞起了“移动电话市”、“移动电话镇”、“移动电话村”,通过典型引路,大力推广,辅之以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服务,使移动通信在广大农村得以迅速普及,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手段和工具。各级移动公司与地方政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各地党委、政府都把发展移动通信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主要领导经常过问移动通信发展情况,提供政策、环境与舆论支持。
启示三:整合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内容齐全、务实有效、信息检索更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阔的信息平台是关键。山东移动的实践已证明,整合通信、农业、科技、气象、农资等各涉农部门的资源优势,逐步建立涉农部门、信息运营商、信息服务商分工合作的发展模式,才能将分散的优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搭建更为统一、丰富、简便、实用的信息平台体系,让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据了解,今年山东移动将以“农信通”等业务为平台,继续深化与农业、气象、水利、林业等涉农部门强强联合,全面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立一个长效的信息采集、整合、传播和服务机制。同时,注重对广大农村市场进行细分,根据农民的不同需要,积极开发多品种、多层次的系列信息产品,为农民量身定做特色服务产品,让农民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海量的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和供求信息,以实现信息扶农、助农和富农。山东移动也不会仅仅满足于给农民送致富的“金钥匙”,还会进一步积极丰富服务内容,力求在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等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启示四:信息化服务新农村,天广地阔,大有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综合的工程,而通信信息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都与信息化息息相关,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同时,还应看到,当前,我国农村信息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同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除生产、科技、政策信息外,供求、价格、劳动力转移等都成为信息需求的新热点;由以原始信息、单项信息、静态信息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加工信息、增值信息、综合信息、动态信息、分析预测信息为主。此外,服务渠道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农业信息服务渠道上,各地因地制宜,呈现出多渠道、多手段综合应用、模式多样化的趋势。未来新农村对信息化有什么样的需求,如何由浅及深地做好服务工作,是移动通信企业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做好了这篇文章,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