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经验之谈
泰州农民种田用上卫星遥感
时间:2009-10-29 15:29:1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天石
  本报讯 近日,全国主要农作物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暨小麦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应用观摩会在江苏泰兴市召开。由扬州大学农学院研发,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点攻关项目的这项技术,测报准确率达90%以上。
  同属泰州市的全国产粮大县兴化市,常年种植的“红皮小麦”,是该市的特色品种,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全市种植的120万亩红皮小麦,遍布所有35个乡镇。过去,该市靠科研人员下田目测和个别采样等手段监测苗情,不仅耗时长、反应慢,而且准确性不高。为了保证该品种小麦的品质和稳定性,该市从2006年起在全省率先尝试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小麦种植。
  “一张卫星遥感图,红、黄、橙、蓝几种颜色,就可以测定出不同地区小麦的品质状况,测出小麦叶绿素、氮素、碳素、水分等物质成分含量,实时监控小麦的整个生长过程,作出及时预测预报,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兴化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周友根介绍。
  尝到了试点的甜头,从今年起,卫星遥感监测农作物技术在该市大规模推开,实现了行政区域的全覆盖。
  根据项目要求,该市今年通过GPS定位,在种植红皮小麦较广的20个乡镇建立了卫星遥感监测试验取样点,分别在小麦的拔节、孕穗、扬花、灌浆、成熟等生长期,利用空中卫星“居高临下”观测小麦长势,并生成“兴化全区域小麦生长图”。
  周友根说,这项技术更神奇的是,根据遥感图颜色分布,可测定出不同区域的小麦长势,由此开出不同的肥水“配方”。“比如,卫星遥感测定今年沙沟、李中一带小麦长势良好,每亩田用7公斤尿素就能满足小麦拔节孕穗需要;而在合陈、安丰一带,则不能少于12公斤。”
  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后,去年该市“红皮小麦”亩均增收35公斤,品质稳定性也得到了持续改善。

来源:农民日报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