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经验之谈
小麦后期抗旱田管技术要点
时间:2011-05-31 16:18:14来源:中国三农资讯网作者:李煜

3月份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偏少5成以上,淮北仅20-40毫米,沿淮淮北降水量较常年偏少7成。气温偏高,田间蒸发量加大,土壤缺墒。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我省沿淮、淮北小麦旱情再次显现。受持续旱情影响,今年沿淮淮北小麦虽穗数不少于往年,但植株生长量不足,株高降低10-15厘米,基部叶片发黄早衰,小穗退化加重。当前正值小麦水分敏感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旱情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对穗粒数、千粒重构成严重威胁。加强以抗旱为核心的后期田间管理,是巩固前期抗旱保苗成果,夺取小麦丰收的关键。

一、科学抗旱浇灌
当前沿淮淮北地区小麦正处在扬花灌浆阶段,是小麦对水分要求最为迫切,反应最为敏感时期。这个时期一旦受旱严重,不仅会引起小花退化,部分花粉不育,导致结实率下降,穗粒数减少,而且还会导致叶片早衰,灌浆期缩短,籽粒干瘪,粒重下降。近期如果不能保证土壤适宜的墒情,将严重影响产量,其影响程度会大大超过前期,所造成损害也难以挽回。因此,各地一定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抗旱田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群众积极抗旱浇灌。方法可采用沟灌、洇墒,或小水匀灌、微喷。每亩灌水量不超过30方,以地面不积水为宜。同时,浇灌时尽量避开大风天气,以防倒伏。良种繁育田要充分利用较优越的条件,开展抗旱浇灌,确保籽粒饱满,为明年小麦丰收打好基础。

二、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育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要注意蚜虫、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进行防治。
1、防治穗蚜 受长期干旱影响,今年蚜虫偏重发生,一定要加强防治。
防治时间 5月上旬普防1治,重发田块中旬再防1次。
药剂选择: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悬浮剂20毫升),或24%抗蚜?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4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
2、防治白粉病、叶锈病
防治时间:5月上、中旬,视病情情况实施防治,酌情补治。
防治药剂:可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克,或25%丙环唑乳油30毫升,或12.5%腈菌唑乳油30毫升,或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喷雾防治。
3、预防赤霉病
预防时期:5月初淮北北部麦区小麦扬花初期如果遇阴雨或多雾天气,应喷药预防。沿淮、江淮麦区受干旱影响,前期发病偏轻,若后期遇连阴雨,酌情补治。
药剂选择:亩用25%咪鲜胺乳油60毫升,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36%多?酮悬浮剂140克,或30% 戊福可湿性粉剂100克,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多菌灵悬浮剂150克。以上防治方法均为:机动喷雾器每亩对水15公斤,手动喷雾器每亩对水30-40公斤喷雾。

三、叶面喷肥防早衰
小麦生育后期叶面喷肥是弥补根系吸收能力不足,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籽粒灌浆,防止早衰,确保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在今年小麦生育期间长期持续干旱,小麦根系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叶面喷肥对防止后期高温逼熟,延缓叶片早衰,加快光合产物的运转,延长籽粒灌浆期,提高千粒重的作用更为明显。
叶面喷肥的最佳时期为小麦开花至籽粒灌浆初期。淮北地区可于5月上旬~5月中旬进行;沿淮、江淮地区于4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肥料可选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美洲星及黄腐类叶面肥。
叶片发黄脱肥地块:亩用1%~2%的尿素溶液 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100公斤;或美洲星50~60毫升,兑水500倍;或庄福星50~60毫升,兑水500倍。
叶色正常地块:亩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100公斤;或美洲星50~60毫升,兑水500倍;或庄福星50~60毫升,兑水500倍。
叶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1周左右;也可与蚜虫、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防治相结合,实行“药肥混喷”,起到防病、防虫、防早衰 、防干热风、防秕粒等多种作用。

( 来源: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安徽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

责任编辑:凌洁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