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续灾害对江淮中稻生长影响的评估分析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各地水稻苗情分析判断,目前我省不利气候条件对早稻和中稻生产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对不力将影响全省的水稻产量和效益。 一是由于前期干旱,迟播、迟栽田(或育秧改直播),生育进程推迟。二是秧苗素质不高,苗体瘦弱,大田分蘖数量不足,特别是可成穗的健壮低位分蘖不足,没有及时搭建好丰产苗架;三是无效分蘖多封行早,茎鞘高度及健壮度不够、而中位叶片提早飘长,看似繁茂实际生长量不足;四是病虫害开始发生,因目前雨水过多,难以开展化学防治,加之苗体抗逆能力不强,因此水稻后期病害将明显加重,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质量与效益。 二、科学应对,加强管理是关键 面对不利自然、气象灾害的影响,以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分类科学管理,确保丰产增收。 1、深开丰产沟,及时排水露田。对因连续阴雨烤田质量不好,或田间水层较深的田块,要迅速排除田间积水,及早排水露田,改善根系生长环境。对前期烤田效果不理想,或晚发的田块,以及群体明显偏大的田块,要继续排水晾田,实行间歇湿润灌溉。直到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再建立浅水层。灌浆结实期以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为主,提高灌浆结实期水稻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功能,提高后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对于前期没有开沟的田块,补开15~20cm 的丰产沟,要求三沟配套,至少开20cm深的围沟和15~20cm深的中心沟,加大排水能力和烤田力度。 烤田的原则是“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即长势好的地块,分蘖已达到要求指标,就要开始(有的甚至提前)落水烤田,常规秧龄栽插的栽后20天前后即使苗数不够也要开始撤水晾田。这在当前阴雨天多的气候条件下,对保证水稻稳健生长显得特别重要,一般晾田5-7天。通过控水抑制化肥的吸收来调整长相,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向生殖生长转换。 2、严格控制二次分蘖肥,适时施用壮秆促穗肥。 目前长势中等,生育进程处于分蘖末期的(包括部分迟插迟发田块),其底肥用量大,分蘖肥数量大且集中偏晚,化肥后劲足的,在幼穗分化期不需要再施穗肥,目前重点是通过撤水控氮,控制水稻徒长,调整长相,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活力,加快营养生长期向生殖生长期转换,保证水稻稳健生长。由于秧苗素质差,缓苗期长,基本苗不足,目前可能分蘖苗数不够的田块也不宜再施二次促蘖肥(现在促发的只能无效分蘖),要按时节及时烤田,为争取动摇小分蘖成穗可以适当轻烤;但对于极少部分迟播晚栽的、前期基蘖肥少、秧苗素质特差,缓苗期长加之基本苗不足,目前长势特差的,分蘖苗数严重不够的田块(高峰苗数尚不够预计穗数的),可以适当考虑带肥烤田,同时增加分蘖成穗,促进升级。 插秧早的中稻现已进入分蘖末期,甚至拔节长穗期,因此要根据苗情和天气状况可在前期烤田叶色落黄的基础上,于孕穗三期前后(即倒2.5叶、二次枝梗分化期~颖花分化期)施用一次促花肥;叶色没有落黄的,穗肥施用时间可以后推到倒1叶后期(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即水稻抽穗前12天前后,相当于保花肥);防止后期脱肥,预防早衰。 3、做好病虫害的防治。由于阴雨天多,化肥施用量大,随着气温升高,易造成水稻徒长,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传播,病虫害有加重发生趋势。6月下旬纹枯病已经发生,比往年提早7~10天。要做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特别是穗茎瘟的防治,同时也要做好稻纵、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的防治。 ( 来源:安徽省水稻产业体系栽培实验室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 )
今年我省农业气候总体有失正常,到目前为止,先是3~4月份早稻育苗时节,气温持续偏低,长期偏低的气温给早稻育苗和移栽带来不利;随之而来的是自早春开始就持续干旱,使得我省大部分稻区陷入干旱境地,部分缺水稻区甚至无水可取;全省多数地区均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4月的干旱致使早稻育秧(直播)、栽插困难,5~6月中下旬正是早稻分蘖、孕穗拔节期,此间的干旱不仅影响早稻分蘖、起身拔节,而且严重影响中稻育秧;因干旱前茬收获中稻田整地大量用水无法满足,影响农时;6月的持续干旱使得沿淮及江淮分水岭水源欠丰区秧苗严重枯死,水稻无法栽插,部分地区改种(改育秧移栽为直播,改水稻为旱作)。进入6月中下旬以来,持续的降雨天气,虽然缓解了旱情,但半个多月的连阴雨又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低温寡照的不利影响。7月,正是我省各类农作物快速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早稻灌浆、成熟收获期,中稻的分蘖成穗关键期。然而,由于今春以来一系列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加之近期的连续阴雨天气,对水稻生产造成了更加不利的影响,加重了连续实现我省水稻高产稳产的难度。因此,为了夺取全年水稻丰收,特提出以下江淮中稻减灾丰产技术建议,供各地农业技术部门及稻农参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