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农事信息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及其经验
时间:2009-10-29 14:37:3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新生


  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科学计算;70年代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数据库开发;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从50年代初美国首次利用计算机进行饮料问题的研究至今,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目前美国,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强度已高于工业81.6%,欧美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1.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以下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格、多媒体、人工智能、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PS)等,概括而言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是网络化,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广域网用户增长迅速。在美国,众多农业公司,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场,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伊利诺州有67%的农户使用计算机,其中27%农户运用网络技术。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美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该系统覆盖了美国国内的46个州,加拿大的6个省和美加以外的7个国家,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用户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计算机,便可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英国也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业计算机网络AGRINET。日本早在1994年底就已开发农业网络400多个,计算机在农业生产部门的普及率已达93%,日本政府还在实施一项意在21世纪使所有农民拥有微机的“绿色天国”计划。这些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农业生产者更为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经营的生产风险。
  第二是综合化,既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模型库和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技术、实时处理与控制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的结合,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的日益紧密结合,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大大改进、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也不断提高。比如,欧美国家目前普遍看好一种视频数据检索系统(Videotex)和电视数据检索系统(Teletert),就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
  第三是全程化,信息技术应用不再局限于某一独立的农业生产过程,或单一的经营环节,或某一有限的区域,而是横向和纵向拓展。信息技术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联系,科研单位与生产经营单位甚至与用户联合,多学科专家协作的复杂工程越来越多。这些工程全面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不仅使发达国家农业的原有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其原有的劣势逐步改善以至消失,极大地增强了发达国家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2.3S技术应用与精确农业
  3S技术是发达国家农业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德国已在农作物生产中成功地应用了3S技术,对土地精确定位,按肥力程度确定播种量和施肥量,可节省肥料10%,节约农药23%,依靠精量播种,每公顷可节省种子25公斤。利用3S技术,调动大型农业机械,既省工又省资金,效益提高。
  精确农业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它发源于美国,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精确农业将3S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应用于农业,逐步实现精确化、集约化、信息化的现代控制农业。可根据田间因素的变化,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给农业技术推广实施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3.农业数据库的建设
  农业数据库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项目,因此受到发达国家政府、企业和国际经济组织的普遍重视。20世纪70年代第一代数据库技术诞生后,很快便在农业领域中应用。首先应用的是农业企业中的财会管理,接着扩展到各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世界观察研究所(WWI)及美国农业部(USDA)等都投资建立了大量的农业生产数据库和农业经济数据库,覆盖面遍及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这些机构凭着这些数据库,发布、出版了大量有关世界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粮食短缺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报告。在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信息服务方面,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USNAL)和美国农业部(USDA)于1970年联合建立了农业文献联机检索数据系统(AGRICOLA);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5年创建了农业科技参考资料数据库系统(AGRIS);英联邦农业局开发包含有农业科学以及生物、经济和社会有关的文献数据库系统(CABI)。目前,AGRICOLA、AGRIS和CABI是国际公认的世界三大农业数据库系统,成为检索世界各国农业生产、科研、教育和推广情况的权威工具。
  二、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
  1.政府调整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首先,政府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并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强化对农业信息化的组织管理,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并分工协作。美国是农业信息化很高的国家,有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从联邦政府到各州、各县政府都十分注重在组织上加强对农业信息工作的协调与管理。美国形成以农业部及其所属的国家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所、海外农业局,农业市场服务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以及首席信息办公室等机构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发布体系。日本则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个完整的农业情报系统。
  其次,农业信息系统有效性强、信息及时。美国农业部下设市场信息服务局的下属新闻服务暑,主要负责农产品市场动态信息的收集与发布,上午采集信息,及时汇总、整理,当天中午就可分类发出。
  第三,在政策上保证农业发展的需要,围绕农业科研体制、投资结构、经赞投入和实用技术研究进行政策调整,明确投资主体并保证基本投入。美国政府对农业信息的投入比例高。首先是有大量基础投入用于农业信息系统的多项硬件建设。其次是有充足的系统运行经费,每年有10亿美元的农业信息经费支持,占农业行政事业经费的10%。而法国政府为了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步伐,计划于两年内把全法互联网建设投资额提高到目前水平的2倍以上。
  第四,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化法制、法规并注重立法、监督,依法保证信息质量真实性、有效性及知识产权等,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并积极促进信息的共享。美国从1848年第一次颁布农业法开始,就对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作出了规定。在1946年农业市场法案授权规定,凡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民和农业,都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美国在农业信息管理上,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都进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形成体系,法国有关法规规定,所有社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者都有义务如实填报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违者按偷税行为处罚。
  2.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一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包括农田基本建设设施、农作物种子工程设施、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设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畜禽工厂化饲养设施、日光节能温室设施、无土栽培设施、卫星遥感通讯设施、全球定位系统设施等等。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网络设施建设,其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
  日本详细制定21世纪农村信息化战略计划,日本农林水产省正在制定一项名为“21世纪农林水产领域信息化战略”的计划,提出要大力建设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充实农村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如铺设光缆等,以建立发达的通信网络。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社会信息化程度,计划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比如普及因特网;向农村提供国立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成果等有用的信息;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向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农产品商品的信息;提高农村地区的通信便利程度;提高农业资源的管理水平等。
  3.科研、教育和推广三结合通过三者的相互结合、紧密协作,为农业发展提供三个最基本的保证。目前,多种农业传媒(计算机网络、通讯、视听等载体)网络正成为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各农业部门获取科学知识、传播推广实用技术,进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的重要手段。
  4.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信息服务形式多样化。生产者、经营者的信息需求多种多样,这需要有多元信息服务主体,在服务内容上有所侧重,服务对象和群体规模上各有不同,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在运行中必然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形式。法国农业信息服务就是很好例证。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