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医保惠民政策,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就医难问题。自2004年开始进行试点推广,至今已4年时间,总结回顾我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就括苍镇而言,大多数农民都能正确认识新农合政策,享受到国家实施这项惠民政策带来的诸多益处,新农医保政策已深入人心。但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期间难免出现了一系列的难点问题,包括盲目追求指标、发生强迫命令、违背农民意愿的事情。为此在新形势下,应该有效地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简便有效、农民认可的筹资办法,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确保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健康发展,形成良好运作机制,真正让农民长期得到实惠。
一、现状和成效。
括苍镇共有4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3747人,户数14992户,农民人均纯收入5871元。乡镇卫生院2个,村级卫生室13个,驻村医生40人。自2004年11月开展新农合医保工作以来,已连续五年考核达标。今年,全镇参保行政村47个,占100%,参保率在85%以上的行政村共35个,参保率在90%以上的村共计18个村,参保人数达39315人,占全镇农业人口的88.96%。
主要工作成效:
1.加强领导、精心实施、规范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型农医保制度的良性运行机制。
加强领导,精心实施,确保了筹资工作的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括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医保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支持和保障措施。把实施农医保工作列入实事工程,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制定了实施办法及相关考核制度,设立专门的农医保管理机构。卫生、财政、民政、农业、宣传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业务指导、政策宣传解释和工作督促;镇人大积极发动人大代表的力量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支持和监督;47个行政村的广大党员干部分片包干,承担了组织发动、人员登记、经费收缴和医保卡发放等大量基础工作。
2.坚持原则、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发展了农医保的多种征收运作模式。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实施原则。坚持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由于宣传引导工作到位,不少驻村干部充分利用了9月份学生开学阶段、外出人员回乡探亲、征兵前期调查阶段、计划生育三查阶段等积极做好外出人员、年青人的思想工作,采取电话催保、逐户收缴、邻里代垫等方式积极动员参保。
3.大病统筹、医疗救助、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雏形有效地促进了征收工作开展。
一是实施大病统筹,使广大农民的健康有了一定保障。参保人员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而发生的符合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根据医院大小,分级定比,按照医药费用,分段计算,累进补偿。二是实施医疗救助,加大了困难弱势群体的医疗帮扶力度。在实施大病统筹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救助体系。三是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农民的小病普惠。有效地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新农医保有机结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活动,采取必检项目和农民自选项目相结合,上门体检和集中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保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个人的健康档案。特别是小病受惠机制的推出,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参加新农医保的村民提供门诊优惠,药品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让利,并结合了驻村医生制度,进行了巡回医疗、健康宣教工作等,切实地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不高,基金难以征收。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合作医疗政策缺乏了解、认识。一是对参加合作医疗表现积极的一般都是经常有人生病的家庭和今年享受了医疗补偿的家庭及其邻居。二是农民思想上依然存有侥幸的心理,壮年群体参合费收缴将会是一大难题,如一村民说他只交老人孩子的参合费,而不交自己的,究其原因是他本人身强力壮不生病,怕交了钱而不得病,钱被别人使用,心理上不平衡。三是对具体的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了解很少,存在模糊认识。只知道交纳了合作医疗基金,但不知道具体内容和报销程序,在不是定点的医院看了病却无法报销;四是部分农户的医疗保险意识不强,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医疗消费观念尚未建立,部分农户对政策不理解,仍处于等待观望状态。
2.参保期限制了新生婴儿的享受,在参合费收缴后出生的婴儿因没有交今年的参合费就意味着新生儿出生的第一年得不到大病医疗保障,而新生儿患病的概率是比较高的,有的孩子生病住院就没有无法报账。
3.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不高,自费药用得过多。有农户反映,医生在开处方前首先就问是否参加了“新农合”,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一个处方将会多5至10元,他们认为医院是在做生意,不愿再交明年的参合费了。有的医院不按规定正确使用自费药品,而使用大量“新农合”范围外的药。
4.门诊报销范围窄、比例低,定点单位过少,住院报销门槛太高。
5.市外就医报销手续繁杂。台州市外就医报销手续繁杂,不方便外出务工农民及时就近就医,给重病、大病患者造成困难。
三、新农合的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目前在新农合政策宣传方面还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内容不全,宣传效果不佳,政策解释不到位等问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要抓住宣传对象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必须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在村宣传栏上举办特刊、组织医务人员进村给农民检查身体、举办“新农合”知识竞赛等,让农民真正吃透理解上级政策。
2.完善参合基金筹资渠道与专项管理制度。通过行政命令由驻村干部逐年逐户上门收缴资金,可能在基层出现梗阻现象,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失去生命力。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目标,一些地方对部分筹资困难户往往采取先垫资后筹资的办法,许多村组干部对此苦不堪言,他们表示,如果再没有妥善的筹资方法,又必须去完成相应的指标,他们也会由抵触到反对,使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无法开展。应相对降低农民筹资标准,增加省、市政府的补助标准,才有利于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农民的“救命钱”,且数额巨大,一旦出现问题,不仅砸了合作医疗的牌子,更会伤了群众感情,毁了政府形象。为此,要建立合作医疗基金收、管、存分离和封闭运行的管理体制,做到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保证了合作医疗基金安全运行。
3.推行科学合理的农民参合补偿机制,更大限度让利于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建议将基金分为门诊补助基金、住院补助基金、大病二次补助基金、风险基金四个部分。制定了补大又补小、稳妥又积极的“个人家庭门诊账户 大病统筹 二次补偿”运行模式。即将农民缴纳的“小钱”建立家庭账户,用于门诊费用报销,增加参合农民受益机会,扩大受益面;将各级财政补助的“大钱”列入大病统筹基金,用于报销参合农民的住院费用,年终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在留足风险金和健康体检金的前提下,对花费医药费超过一定数额的重大疾病患者,再给予一次补偿。
4.改善农村卫生基础条件,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要加强农村卫生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村级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二要建立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建设一支与农村卫生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三要切实落实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加强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全面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四要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医药市场整顿力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是农村群众的迫切要求,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现实。
作者:蔡灵洁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