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2009〕3号《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继续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能力建设和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在三届四次全委会上,薄熙来在审议通过《重庆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报告中,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作出重要部署。薄熙来在“三件大事”“ 四大体系”和“六项基础性建设” 中谈到,“城乡统筹、‘两翼’振兴、库区的安稳致富这三件大事都是市府牵肠挂肚的大事”; 解决好农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消息不灵”等问题,抓好“文化信息”等四大体系建设;在规划和硬件上抓好“便捷可靠的流通网络”等六大基础性建设。
在三届五次全委会上,薄熙来在《唱响主旋律,凝聚精气神》的报告“要认真办好九件实事”之“四是建设丰富、健康的网络;九是建设重大文化建筑和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实现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
近年来,北碚区农委坚持以 “三电合一”为工作重点,创造地开展各信息工作,既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建立信息服务平台,铺就农业信息高速公路,又重视“软件信息资源”的挖掘,开办公益性电视节目《北碚农业天地》,丰富信息资源。通过“三抓”,即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信息体系;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抓协同配合促进信息工作突出特色。努力促进“五化”,即电脑网络化、网站板报化、电话热线化、电视内容本地化、信息服务多样化;初步实现了农业农村信息的普遍覆盖和资源的共享。该委在今年4月28日 “2009年全市农业信息工作会”上作了《加强领导齐心协力,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经验交流发言,并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该区早获“全国信息先进区”。
北碚区的 “三抓”“五化”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是:
一、“三抓” 即:
1、建立建全信息体系,领导亲自抓。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区长陈一清为组长的北碚区“信息服务三农”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办公室下设了信息科和信息中心,成立了区信息产业局(与区科委合署办公),区农委成立了专门的信息科,负责全区农业和农村信息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建立了180余人的信息员(操作管理员)队伍,并落实了工作责任制。
2、强化服务平台建设,网络重点抓。按“三网一库”(党政信息内网、农业信息交换网、农业信息网站和内部办公信息数据库)的要求,开通了覆盖全区所有涉农部门和镇、街宽带网络平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编制了“农信通”“农网广播”短信, 建立了“巴渝新农网”信息发布平台。
3、突出信息工作特色,协同配合抓。与移动公司共建“信息村”, 与电信公司共建“快乐村”, 与北碚电视台编播《北碚农业天地》专题节目148期(创全市之最),被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列入市首批新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六个试点区县之一,与市信息产业局“乡镇风情”“数字农家乐”网页发布了全区15个镇及20家重点项目和特色农家乐综合招商信息。
二、“五化” 即:
1、电脑网络化 按有阵地、有电脑电视、有人员、有制度、能上宽带、能看电视的“四有二能”标准,区财政投资144万元对全区15个镇的119个村和25个镇属居委会,近2年全建信息站点144个,每个站点配备了1万元的硬件设备,并建有水土镇大地村、静观镇素心村、澄江镇北泉村3个示范村,实现了全区村级农业信息化全覆盖。
2、网站板报化 “北碚农业信息网站”拥有栏目28个,发布北碚农业动态信息2113条,提供《北碚农业天地》电视网络视频148期,为本地农业企业和15种本地名优农产品设立了推介网页。搭建了“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和“重庆市农产品市场价格行情查询”2个市级信息共享发布平台。2008年在全区网站考核中获笫一名。
3、电话热线化 截止2008年10月底,全区共有“农信通”用户37756户,“农网广播”用户11321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9229户,超额完成了市里拟定的计划目标。
4、电视本地化 专投资金10万元开辟的《北碚农业天地》电视专题节目从2005年5月至今在北碚电视台一套编播了148期,传授水产畜牧养殖和疫病防治、果树栽培与管理、食用菌栽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23个方面,并制成光碟向农民赠送。
5、信息多样化 一是与移动公司在水土镇大地村建农业信息化示范村,从投放“农村信息机”硬件设备、建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远程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建农家书屋、建村专题页面和手机村5方面入手,共投入550台信息手机、价值30万元的355册书籍,建设示范村。二是收集各村及农户电话号码编制《北碚乡村电话号码黄页》,现已发行4万册。三是歇马、静观、水土、柳荫、三圣、复兴和金刀峡7个镇获市首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百镇建网工程”项目支持,配发了1台电脑和1名服务器。四是电信公司首批建成农村信息田园50个信息服务站点。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