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较去年年底增长4000万人。虽然从去年年底开始,金融危机对于互联网产业影响逐步放大,但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依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态势,3G、电子商务对于互联网影响力的扩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手机网民规模为1.55亿人,半年内增长超过3700万。在目前经济形式影响下,网络购物用户的规模增加了1400万。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网民规模达到了近1亿人,农村信息化水平逐渐加强,对于互联网信息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查找农资信息,农产品供求等方面,另外农村移动上网的人群正迅速增加,这与目前农村宽带网络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有密切联系,许多年轻农村网民已经开始利用手机进行无线上网,有效地缩小了与城市信息化水平的差距。
没有农民的数字化,就没有农村的数字化,“数字农村”呼唤“数字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农村信息资源开发,推进农村信息技术运用,有利于拓宽农民信息渠道,提升农民群众素质,畅通农民致富门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如今,网络“村村通”宽带“户户有”等工程项目的建设,有力打造了“数字农村”新天地,“数字农民”足不出户也可以发财致富,从而打破了过去信息不畅制约农民发家致富的瓶颈,各地新农村迈步走向“数字农民”新时代。
“信息化新江西”打开村村通宽带之门
宽带如今已成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热点。“‘信息化新江西’明年实现村村通宽带”,随着这一消息的发布,江西新农村建设将在信息化的助推下迈向新的里程。据了解,9月14日,江西全省11个设区市已相继与江西电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我省投资的120亿元正逐一落实,“信息化新江西”建设由此掀起新一轮高潮。
江西电信推出的在“十一五”期间推进“活力、和谐、生态‘信息化新江西’”建设的一系列战略举措甫一出台,在全省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内容被多位省政协委员联名写入今年“两会”提案,使信息化浪潮在赣鄱大地滚滚而来。
“信息化新江西”建设涉及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公共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四大领域,囊括了“电子政务”、“信息商企”、“平安江西”、“数字医院”、“数字城管”、“数字旅游”、“数字环保”、“数字家庭”和“信息田园”等方面的九大应用。其中,一些应用已经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九江市上百家涉药单位安装药品监控系统后,使药品流通环节全天候地掌握到监管部门“千里眼”之下,为群众用药安全筑起了一道屏障。而在“信息田园”建设方面,全省142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信息田园”子网站,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165万人次。据了解,为保证“信息化新江西”建设的顺利推进,江西电信已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投入50亿元。
据江西省相关部门介绍,今年,江西电信已完成县以上城市的3G网络建设;明年将实现100%的行政村通宽带;三年内将把11个设区市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字(无线)城市”;同时将第七届城运会打造成“数字城运”。
情系赣鄱,心连民生。江西电信把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加快信息产业振兴发展,2009年力争创造3万个新增就业机会。加快3G移动通信及宽带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服务业发展,优先培育本地信息内容开发与服务应用企业。建设现代呼叫中心、灾备中心,支持江西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此外,中国电信将江西作为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省份,推动江西省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百村示范”开启海峡西岸新农村信息化之路
随着福建省第二批“百村示范”信息化工程启动,福建将迎来海峡西岸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新起点。两年内,福建将再建105个信息化示范村和50个信息化乡镇。
据了解,福建省目前已有101个建制村、45个乡镇通过验收,成为信息化示范村镇。据中国电信福建公司介绍,第二批“百村示范”信息化工程建设将在第一批的基础上迈向更高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福建将加大农村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根据农村客户专项定制优惠实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提升农村信息化素质,一年内,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点普及率要达到100%;并通过各类培训、路演等方式,在农村大力宣传普及信息化知识。
据了解,福建“百村示范”信息化工程将以福州福清海口镇岑兜村、泉州南安蓝田村、南平建瓯徐墩镇、龙岩上杭县等为典型样板,扶持推进101个“信息村”建设,全部工程预计在年内完成。
“百村示范”信息化工程启动后,福建电信将为这101个村提供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届时,信息示范村将实现小灵通信号全面覆盖,宽带100%到达,固定电话普及率超过50%,村村有网站、能上网、可监控,信息交流十分便利,应用水平大幅提升,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为方便农村信息沟通,福建电信还开通了“海峡西岸新农村公共信息平台”。该平台将互联网、短信、114号码百事通、语音短信等融合到一个综合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类涉农信息发布、查询等综合信息服务。特别是针对农村上网不方便的特点,用户只要拨打114,114话务员即可为用户更新网站内容或群发短信通知。
“四个一点”模式浙江省促电脑宽带下乡
伴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科技兴省、信息兴省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其中,农村信息化已然成了浙江省建设信息化大省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电信张新建总经理在去年“两会”上提出的农村信息化“四个一点”(即政府出一点,电信企业和电脑商让利一点,乡村补助出一点,农民自己掏一点)的发展模式,曾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之后,浙江省委将“四个一点”建设农村信息化纳入省委工作举措并通报全省实施。如今,“四个一点”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在浙江被广泛应用,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长兴县煤山镇新民村村民佘听全是第一批“四个一点”模式的受益者。当时村里补助了他518元,电信与电脑商以优惠的价格让他以每月198元分期付款的方式抱回了一台新电脑,同时还用上了2M的宽带。政府、村里补贴买电脑,还能优惠办宽带,这样的方式极大地点燃了农民买电脑的热情,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该村就有50多家农户以这样的方式买了电脑、装了宽带。
宁波江北区政府今年3月,下发了《2009年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以‘四个一点’模式提升农村家庭和个人的信息终端普及率至90%以上”。该区副区长丁培人告诉记者,通过“四个一点”模式,该区去年有20个村宽带入户率达到30%以上,其中最高的达到60%,有效地加快了当地农村信息化的步伐。浙江萧山临浦镇还将根据“四个一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电子政务平台、电子警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化服务平台来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
“四个一点”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浙江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在缩小城乡信息鸿沟的同时,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互联网增产增收,创业致富。嘉兴王店镇八联村种植大户通过网络发布产品信息,进行网上水果销售,年均增收20%。余姚小路下村,村里每年一亿多美元的对外贸易额全部都是通过网络交易的。玉环县清港镇的江丹英在淘宝网和农民信箱发布自家的卖文旦信息,几年下来,不仅自家每年近10万斤的文旦不够卖了,她还组织了村里的大户成立了文旦协会,组织大家一起卖文旦,现在,这个协会一年就能卖出近50万斤文旦。
衢州的橘子、丽水的香菇、台州的杨梅……通过网络,农民改变了以往的销售模式,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让不少城里人闻讯而来,农民变“走出去卖”为“引进来买”,掌握了市场主动权,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增加了收益。
在“四个一点”推动农村信息化取得丰硕成果之后,张新建根据国家酝酿出台的“家电下乡”政策,又于今年“两会”上提出将“宽带下乡”纳入“家电下乡”中去。宽带作为科技致富的最重要的基础手段之一,在农村教育、医疗保健、信息查询与发布、农产品产销等诸多方面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把“宽带下乡”纳入“家电下乡”中去,不但可以给农民带来实惠,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充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
如今,在政府和电信企业的共同推动下,宽带入村、电脑入户越来越普及,浙江电信也把加大对农民的电脑、宽带培训视为己任,分布在全省各地上千名农村电信支局员工,都在手把手地辅导当地农民用电脑上网的基本知识。浙江新一轮的农村信息浪潮正在涌起。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