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农事信息
电话一打解难题电视一开学技术鼠标一点卖产品
时间:2010-01-05 08:53:05来源:作者:贝宜可

  "三电合一",这个近年来农业部全力推进的农业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目前正从试点走向普及,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努力打造的"12316三农服务热线"也正在广大农民中成为越来越响的品牌产品,助农作用日益明显,农民总结了三句话---

  “三电合一”进村入户解决大问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全球金融危机,信息化产业却逆风飞扬分外妖娆。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信息化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农业部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关精神,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把“三电合一”项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大大拓展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空间,成效显著。

  这几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业优势借助于信息化项目日益彰显,成就突出。这个地处内陆腹地的小省区,交通不便,区位优势较差。靠着“12316”、“移动农信通”、“联通农业新时空”等多种通信平台和方式,积极组织乡村农民进入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实现了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宁夏枸杞、马铃薯、西砂瓜畅销全国,优质粮食、淡水鱼、葡萄、小杂粮、高酸苹果等13大优势特色产业走向世界。收入明显提升的宁夏人感慨地说:“信息是思路,信息是门路,信息就是财路!”

  远在我国最南端的海南省,围绕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化和“两高一优”农业,加快进行“三电合一”项目工程建设,目前全省已完成“三电合一”项目建设市县达50%,受惠人口占60%以上。“农业科技110”、流动植物医院、热带水果质量追溯平台等一个个平台在此基础上也得以建立,大大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三电合一”,就是利用电话、电视、电脑三种现代化工具,通过开通服务热线、办好农业技术电视节目、建立农业信息网站,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农村政策、农产品供求等“三农”信息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实践中,“三电合一”通过上连下接,确实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大问题。为做好这一信息服务项目,五年来农业部先后投入建设资金近1亿元,搭建了7个省级、78个地级和324个县级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范围触及大江南北的各个乡镇村屯。

  因地制宜打造多样化服务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需要的是及时权威的农业信息,是直观有效的农业技术,是快捷方便的销售方式,以"三电合一"为代表的信息服务形式,实现了多种媒介协同发挥作用,从而保证了农业技术、市场、政策等信息及时有效的传播,满足了广大农民对信息个性化的需求,目前"三电合一"建设项目加速从试点走向普及。

  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创造出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吉林"12316新农村热线"、浙江"农民信箱"、上海"农民一点通"、宁夏"平台上移、服务下延、资源整合"等各具特色的现代信息服务模式,如今已在全国遍地生根开花。

  随着这些模式的成功运作,政府主导型机制、社团式自助机制和商业化市场机制三种农业信息化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来。在我国西部和中部省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信息消费能力普遍不强,政府主导型机制是这些省份现阶段农村信息服务采用的主要运行机制。在东部地区,一些地方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农业行业协会等组织以自助的方式开展信息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此外,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和电信运营商进行了商业化合作探索,积极开拓农村信息化市场,独辟蹊径走出了另一条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道路。

  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农业部不断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引导和规划制定,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体系现已基本形成,各省级农业部门、绝大部分地(市)和80%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立了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近70%的乡镇设立了信息服务站,可以直接面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农村信息员超过了25万人。

  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任重道远

  通过实施"三电合一"工程,信息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信息进村入户步伐明显加快,大大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了技术、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与合理配置,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毫无疑问,信息农业将进一步走近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负责人介绍,以打造"数字农业、数字农村、数字农民"为目标,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以"三电合一"项目为核心内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力争到"十二五"规划期末,建成比较完善的、覆盖面广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在后续的运转过程中,不难看出,技术、资金等方面有持续财政投入或市场化运作较好的地区,服务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当务之急除继续加大投入外,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不断进行服务体制创新,逐步建立信息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专家队伍建设和农村信息员培训力度,提高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以"12316"为切入点,强化"12316三农呼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宣传,逐步将"12316"打造成为全国农业系统统一的品牌。

  总之,"三电合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项目的运行体制机制,才能使之长期地发挥效益,才能更好地服务亿万农民。

  德政工程:好处看得见摸得着

  各地利用"三电合一",及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市场信息,成果惠及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农户。广大农民由衷称赞"三电合一"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其所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

  促进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在"三电合一"信息服务项目的带动下,农民摆脱了"信息稀缺"的困扰,他们以市场信息为导向,合理调整种养结构,避免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提高了收入。由农业部主导建设的"一站通"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重点围绕农产品"产销对接"开展网络信息服务,2009年给农民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1亿元。此外,"网上展厅"展示促销服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为国内优质农产品拓展市场销路和打开国际市场发挥了大作用。

  加强新技术推广,促进结构调整。全新的信息服务,使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更为方便和快捷。如湖北武汉市新洲区水产专家在武汉广播电台主持"常规鱼类饲养与管理"和"黄颡鱼池塘套养技术"讲座,现场接听仙桃、大冶、汉南等地渔民现场咨询10余次,及时解答问题,获得一致好评。播种时节,青海省乐都县农牧信息网和各信息点及时发布"乐冬3号"新品种信息,帮助农民节约种子9.75万公斤,增产48.75万公斤粮食。

  及时发布应急信息,减少经济损失。"三电合一"信息服务既提高了农业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使农民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农业气象预警、农作物病虫防治方法等应急信息。今年8月21日,山西气象部门预报太谷县12小时内有大风暴雨,县农业局通过网站短信平台及时向乡镇和村干部发出预警信息,要求他们组织农民对蔬菜大棚进行加固,有效防止了大风暴雨的袭击,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湖北襄樊市农业信息中心针对今年初旱情严重的情况,组织专家编写《科技抗旱促春管十大关键技术措施》,通过"12316"平台,第一时间向10万农户群发短信,并在电视台开设专题,避免了大田作物大面积减产减收。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