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金农工程 -> 农事信息
杨爱友:从“远教”走出来的致富状元
时间:2010-01-14 09:20:32来源:作者:过客

  提起杨爱友,认识他或听说过他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官路东村的农民拥有着绿色食品高产示范田460亩、各类农业机械56台、固定资产500多万元,是名副其实的致富状元。而谁又能想到,10年前,杨爱友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落榜青年。是什么使他完成了破蛹化蝶的人生蜕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农村党员干部耳熟能详的远程教育。

  1998年,杨爱友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帮助父母种植食用菌和蔬菜,但由于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太少,收益一直不高。为掌握科学种植本领,他多次上书店查阅、购买科学种植书籍、光盘,到外地一些科学种植示范村参观学习。上级组织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他每次必到,不仅索要科学种植资料,还要和农业专家面对面探讨交流。

  2004年,村里安装远程教育设备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远程教育课件又成了他的新老师,每天吃过晚饭他就往播放室跑。党支部书记看到他如此爱学,就让他兼任了村远教操作员。远程教育“双强双富”培训工程开展以后,他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主动与“双强双富”专家结成了对子。2007年,在附近村庄流转土地460多亩,建立了无公害水稻规范化种植示范田,运用在远程教育中学到的秸秆还田、配方施肥、软盘育秧等种植新技术,当年水稻亩产超过1300斤。2009年,杨爱友为自己的无公害水稻注册了“爱友”牌商标,并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使用标志专家组验收。

  杨爱友出名了,去他家请教、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狭窄的庭院经常人满为患。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学习培训需要,杨爱友开始琢磨能否自己建立一个远程教育接收点,这一想法得到了镇领导的大力支持。

  2008年5月,杨爱友自筹资金10余万元,在二楼的平顶上又建起了12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购置了电脑、投影仪等远教设备,配齐了桌椅板凳,将培训教室建成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高标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根据农村种植养殖实际,杨爱友精心挑选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节目,提高村民参加学习收看的兴趣。杨爱友不但自己经常上讲台授课、辅导,还根据农时和田间管理需要,不定期地邀请省、市、县“双强双富”农技专家来站点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手把手给群众传经验、送技术,宣传推广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两年来,他先后邀请省、市、县农技专家来村举办专题讲座12场,农资推广会8场,受训农民达3600多人次,免费发放各类科技明白纸3万多份,科技书籍1000多册,科技光盘300多张。

  为调动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杨爱友经常在培训教室开展一些“我上讲台讲一课”、“比一比、晒一晒、侃一侃”等活动,引导培训学员交流生产心得、讨论各自想法、解决彼此困惑,在周边村街群众中逐渐形成了一股“比学习、比能力、比奉献”的氛围。官东村老党员杨爱金和杨吾银二人虽然都不识字,但学习、讨论的积极性比谁都高,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向“双强双富”专家和杨爱友请教。县农技推广中心有什么新品种,他们第一个报名试种,两人还连续两年参加了县农业局组织的水稻良种“阳光200”的高产竞赛活动。

  随着远程教育和“双强双富”活动的深入开展,村民们对教育培训、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的需要越来越大,来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杨爱友感到:有限的培训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更多群众的求知需求。为提升示范服务水平,更广泛地满足群众个性化学习需求,更及时地提供市场行情信息,2009年6月,在县远教中心的指导下,杨爱友依托郯城镇育新农机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培训服务网站———育新网站。网站突出“面向群众、强化服务”理念,设置了育新合作社、农资信息、专家辅导、视频培训、在线交流、农情播报、有害生物防治和成果展示等8个栏目,初步建成了多层次、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育新网”开通以来,共组织县、乡“双强双富”专家网上辅导6次,接受群众在线技术咨询70多人次,提供各类市场信息200多条。育新网站已经成为杨爱友宣传远程教育、提供教育服务、打造交流平台的重要窗口。

  杨爱友经常说:远程教育开启了我的脑袋,“双强双富”开启了我的钱袋。通过运用在远程教育上学到的农业科学技术,杨爱友实现了由普通青年农民向“土专家”、“田秀才”、“种粮大户”、“致富标兵”的角色转变。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